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不对称性特点的垄断竞争的空间模型,把规模经济、旅行成本以及多样性偏好和产品差异化等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为提升市场份额,区位条件较差、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足、市场知名度低的地区应强调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优先发展观光产品,并坚持政府主导战略.而接近市场的城市近郊区应重点发展度假产品.  相似文献   
2.
厂商数目有限交易费用不同的垄断竞争的空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放松厂商数量足够多的假设,得到了新厂商的进入会对本地市场的厂商规模、产品价格以及产品种类数产生影响的结论。模型的结果显示,克鲁格曼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最后讨论了模型中替代弹性变化、劳动力增加以及累积循环过程所体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依据北京城市发展经验,引入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以遥感、GIS和地理计算技术为支撑,基于600 m×600 m离散格网,建立北京城市增长模拟模型,对人口稳定增长、修建七环、修建奥运公园等3种北京城市增长情景进行模拟,并对模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RM的北京城市未来增长模拟模型应用是城市发展预测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为规划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整合地方政府竞争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包含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的三主体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采用外围地区政府首先发起竞争的模式分析了集聚均衡格局的长期演化.分析发现:整合地方政府主体后,“中心-外围”集聚格局的长期均衡以“条件支撑”状态为主,即集聚均衡支撑与否, 不仅取决于贸易自由度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外围地区政府实施的竞争政策能否超过某一“门槛”水平.这一“门槛”水平关于贸易自由度呈驼峰形(即倒“U”形),贸易自由度处于较低或较高水平时,外围地区政府夺取中心地位的竞争“门槛”都相对较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区域一体化加深将有利于外围地区实施夺取中心的竞争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IRIDIUM 33卫星与俄罗斯COSMOS 2251卫星相撞事件表明解决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已经是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失效卫星轨道长期变化规律和对工作在同步轨道航天器的影响,给出了2009年7月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非常接近的计算实例,尽管碰撞并未发生,但同步轨道上由于两颗卫星距离太近而进行规避控制已经是卫星在轨测控的重要内容.基于现成的卫星制造和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清理失效卫星的设想,清理卫星由母星和子星组成,子星体积小且质量轻,用于捕抓失效卫星并将其带离同步轨道,母星携带足够燃料停留在定点位置,用于给子星补充燃料,使子星能够反复使用.文章设计了轨道接近和捕获策略,推导了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节省燃料,理论上只需要几颗清理卫星就可以清理干净地球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6.
卫星结构的复杂性、运行环境的独特性和诱发故障的多源性,使得卫星故障的诊断与预测较一般设备困难。通常,一种形式的推理只能诊断和预测卫星的一类故障。文章提出了同时应用多种形式推理进行卫星故障诊断和预测的新方法,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知识的卫星故障诊断与恢复系统的开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解释经济活动在空间维度的区位分布与时间维度的动态增长就成了当前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基于集聚与增长整合理论,引入内生动态化运输成本影响微观异质性企业迁移机制,构建了一个分析区域交通政策影响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域平衡发展的集聚与增长整合模型.研究发现:①较好的区际运输条件会提高异质性企业迁移门槛、降低核心区企业份额,有利于边缘区经济增长,进而缩小两区域经济差距;②较好的核心区区内运输条件会降低异质性企业迁移门槛、提高核心区企业份额、提高两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会扩大两区域经济差距;③较好的边缘区区内运输条件也会降低异质性企业迁移门槛、提高核心区企业份额,但有利于边缘区经济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将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④加大对边缘区运输条件的改善力度将会降低异质性企业迁移门槛、提高核心区企业份额和边缘区经济增长速度,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8.
运输成本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是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增长的核心因素.本文针对传统经济地理增长模型中运输成本外生给定这一问题,引入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溢出的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条件下分析区域交通政策的经济地理增长模型.结果发现,新模型能够更精准地模拟关键参数相关关系的动态变化趋势,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缩小区域差异,发达区域内部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会扩大区域差异,而降低较落后区域内部运输成本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会缩小区域差异.由此说明引入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机制的模型更加符合现实,并且能够为分析区域交通政策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城市增长时空系统动态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Forrester城市动态学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建立了城市增长的时空动态模拟模型,采用美国Vermont大学生态经济研究所开发的空间建模环境(SME),对北京城市增长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综合了各种自然物理和社会经济变量与规则的离散时空系统动态学模拟模型,是探讨城市增长复杂性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杨开忠 《科学观察》2019,14(4):45-48
<正>19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特色理论和实践。首先,1980年代实施的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遇到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显著扩大、区域冲突加剧;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沿海、内地之间体制和政策的显性和隐性"双轨制"已经不适应全方位改革开放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