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立韬  张策  李盾  王国玉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984-5988
综合考虑时间、能量、计算机资源以及雷达硬件等约束条件,研究了自适应调度的仿真实现方法.以调度间隔为基础,运用合理优先级设定和时间窗方法达到对时间的充分利用;将其他约束条件建模为递归形式,通过对约束条件的周期性检验调整调度安排,获得满足要求的雷达事件执行序列.给出了算法具体的实现步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对各项雷达申请事件的合理调度,保证较高的成功被调度率和时间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导弹防御系统中典型地基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仿真应用,经过对相控阵雷达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了相控阵雷达相干视频信号建模方法,给出了相控阵雷达相干视频信号仿真系统的框架结构、关键模型和仿真流程,并实现了实际的仿真软件系统,为导弹防御系统中典型地基相控阵雷达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持。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武器平台的体系对抗综合仿真系统中通信连通性功能的实际需求,给出了通信连通性模块的组成、功能及仿真流程,对其中的关键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路径损耗计算和视野(FOV,Field Of Hew)判断模型.结合实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通信连通性模块的研究开发为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可为电子信息系统及装备分析研究、研制与试验评估以及建模仿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MCS树脂共混,改善了PMMA树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得到了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主动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导引头是主动寻式战术导弹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对目标进行探测,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对导弹的作战性能有重大影响。主动雷达导引头大多采用脉冲多普勒单脉冲体制,因此研究该类型雷达导引头的建模和仿真有重要意义。经典的对雷达导引头的仿真主要是对制导控制系统的仿真,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则没有涉及。从各种干扰条件下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仿真与评估问题出发,采用相干视频信号仿真方法对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进行了建模与动态仿真研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最后给出了典型战情下的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有效评估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系统的效能 ,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途径。根据典型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处理方式 ,采用相干视频信号仿真方法建立了包括目标回波模型、接收机噪声模型在内的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模型 ,以及包括截获、跟踪模型在内的信号处理模型 ,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两点源诱偏被动雷达导引头性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两点源诱偏是对抗反辐射导弹 (ARM)的有效手段。在大型仿真软件SPW上建立了一个比幅比相单脉冲体制的被动雷达导引头 (PRS)模型。利用该模型 ,推导出了在两点源作用下PRS角度测量的解析表达式。分析表明 ,导引头通过数据积累方法可以测得大功率源角度。给出了导引头数据积累测角性能与积累点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根据以上研究 ,提出了在实际情况下为有效诱偏反辐射导弹 ,两点源的脉冲重复频率应满足的条件。仿真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空间预警系统对弹道导弹的监视与跟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典型系统 (美国的国防支援计划 )为例 ,介绍了空间红外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发展过程 ,定量分析了空间预警系统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能力。围绕对弹道导弹的监视与跟踪过程 ,讨论了对弹道导弹战术参数估计的两类基本方法 :不利用先验弹道模板的方法和基本目标先验弹道模板的方法。分析了参数估计问题存在的困难 ,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社会流行的网络化虚拟仪器监控平台技术,开发了网络化虚拟仪器实验室监控平台系统,编制相应界面显示主机的各类界面信息,通过Web技术和以太网通信方式,在实验室网络环境向用户发布监控主机工作页面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云模式对一次强暴雨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准弹性中小尺度云模式,对武汉地区1998年7月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产生强降水云的微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揭示了暴雨云高效率降水的基本原因。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最大特点是降水持续且降水强度大,云内上升速度的长时间维持和云内较大水凝物含量为特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次暴雨过程中,云雨的自动转化碰并过程以及霰的融化致雨过程相对于其它物理过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