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资组合理论在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马柯维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房地产投资决策的“收益-方差模型”和“收益-β值模型”,并根据房地产投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其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项目型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引入公平偏好理论,从最大化项目价值增值效用角度,建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双向激励模型,剖析项目型组织的努力水平、公平偏好程度、支付成本和分配系数对项目价值增值的影响,并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模拟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项目型组织具有公平偏好情况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实施跨组织双向激励策略不仅可实现项目价值增值的最大化,使得项目型组织合理分配资源和努力水平,而且可实现合作双方收益的改善和支付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探究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脆弱性三要素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空间分析框架,并以长三角城市群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脆弱性三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三类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脆弱性更多地取决于城市单元个体的行政级别、经济水平以及所属行政区域等因素,应将降低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策略体系融入区域一体化政策中。  相似文献   
4.
模糊可靠性设计在排爆机器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应力为模糊变量、强度为随机变量的组合时,两端截尾分布下的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排爆机器人设计中。应用基于模糊理论的两端截尾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并与传统的概率可靠性设计方法相结合,摆脱过去单纯依靠经验设计短时、长间隔的特种机器人的弊端,缩短了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5.
现代组织需要可持续笈展和科学的发展观的引导,合作机制在一定程度影响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首次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引入具有仿生性和特异性的组织合作机制中,从混沌理论角度挖掘其内在平衡机制,探讨了该体系中的生态失衡问题,如制度失衡、空间失衡等,最后基于生态角度提出优化生态位、柔性化合作边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规制与项目约束下构建了房地产项目产品线设计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既包含容积率约束、建筑密度约束和政府限价约束,还包括时间约束、成本约束和资金约束,用以决策房地产项目的产品配比、定价以及推盘策略。根据模型的复杂性选择使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近似最优解。最后通过一个房地产项目算例测试了该模型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在准极限理论的设计原则下,从永磁直流电动机传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动机随过载电流不同表现出的稳态和瞬态的温升规律.以排爆机器人为例,用该规律分析了机器人轮部电动机的电流过载情况和温升,发现选择的连续工作制电动机(S1)偏于保守,还有很大的设计余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比较选取了前景值评价法作为上海住房保障政策效应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纠正总相关系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为科学地评价上海住房保障政策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获取1998-2014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模型测算以后,梳理了上海住房保障政策效应综合前景值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各类保障性住房政策发挥的作用和效力.而与倒U型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历程相对比,上海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探索则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9.
针对应用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短时、长间隔的特种机器人常会导致机器人非常笨重的缺陷,推导了应力为模糊变量、强度为随机变量组合时的两端截尾分布下的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并在排爆机器人设计中进行了应用.该方法可较好解决特种机器人由载荷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可靠性问题,缩短了研发周期,减轻了机器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HAQ模型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典型指标的基础上,从“首付+月付”的维度构建了住房支付能力象限(HAQ)模型.模型设定完全支付能力、无支付能力、收入依赖型支付能力和财富依赖型支付能力四个象限,是四种不同的住房支付能力状态.当首付能力(DPA)不小于1时,家庭储蓄能够承担住房首付;当月付能力(MPA)不小于1时,家庭剩余收入能够支付住房每月还款额;反之则存在住房支付问题.最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进行了模型测算,发现2012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不同的住房支付问题,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象限模型与房价收入比在结果上具有可比性,且象限模型从内涵上更为丰富,为中国居民住房支付理论发展,住房市场运行状态和居民住房压力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