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挖掘更多猪繁殖相关信息性状,主要探究了繁殖比率性状。实验选取某大白猪核心育种场约6年主要繁殖性状记录数据,并由此计算出主要繁殖比率性状,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活仔率、健仔率、弱仔率、畸死木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和断奶率的加性方差和永久环境效益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采用双性状动物模型计算各主要繁殖性状及繁殖比率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作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第2~3胎活仔率、健仔率和畸死木率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可见该胎次繁殖性能整体上最佳;繁殖比率性状遗传力均低于0.10,为低遗传力性状;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健仔数和健仔率是较为理想的繁殖信息性状,其综合选择指数遗传趋势更加靠近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设备老化、兽药滥用、水料浪费、管理松懈4个方面对传统猪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管理和人员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种公猪初生重对其育肥期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选取230头杜洛克仔猪,按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和低初生重组,在同一饲养标准下饲养至(100±5)kg体重,记录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表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组的30~100 kg日增重、达到100 kg体重时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的体重达100 kg所用时间显著长于高初生重组(P<0.01);而高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100 kg体重肌内脂肪含量与低初生重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初生重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低初生重组在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4.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胎次和分娩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9胎共11 373头大白母猪46 533窝的生产资料,分别分析了不同分娩胎次和季节对大白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在1~3胎均呈现递增趋势,到第3胎最高,分别增加了0.56、0.58和0.74头;第3胎后,产仔性能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至第9胎最低,分别降低了1.07、1.43和1.35头;第1胎的弱仔数和畸形数最高,第8胎的死胎数最高,而木乃伊数最低;在春季分娩的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冬季分娩的母猪弱仔数最多(P0.05),而冬季分娩的死胎数则最低。研究认为,大白母猪的最佳分娩胎次为第2~6胎,适宜的分娩季节为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杜洛克种猪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评估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奠定基础。利用SAS软件对影响各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场、年季和性别)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REML方法估计体长(BL)、体高(BH)和管围(CC)的加性遗传方差,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力,并估计体尺性状与达100 kg体重日龄(AGE)、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BF)和30~100 kg料重比(FCR)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场、年季和性别效应对各性状影响均达显著水平;BL、BH和CC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74、0.352和0.160;窝效应值变化范围介于0.184~0.221之间;体尺性状间遗传和表型相关变化范围分别为0.552~0.674、0.100~0.568;体尺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0.083、-0.333~0.039,在杜洛克种猪育种中,可通过对体尺性状的间接选择来加快杜洛克种猪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芯片数据对温氏集团某核心场3334头美系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期为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遗传评估和改良提供参考。利用GCTA软件的REML方法对上述杜洛克种猪个体的50 k SNP芯片数据和达100kg体重日龄(AGE)、达100kg日增重(ADG)、达100kg体重背膘厚度(BF)、达100 kg瘦肉率(LMP)、体长(BL)、体高(BH)、管围(CC)、腹围(AC)、胸围(CHC)和腰围(WAC)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分析,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固定效应包括场、年、季节和性别。结果表明:AGE、ADG、BF、LMP、BL、BH、CC、CHC、AC和WAC的遗传力分别为0.40、0.41、0.31、0.39、0.16、0.17、0.16、0.05、0.03和0.14。此外,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变化范围介于-0.98~0.99,部分性状间呈强相关性,可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的相关性状进行协同选择,进而加快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蛋白鼠源多克隆抗体并验证其中和活性,试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PRRSV的ORF7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重组N蛋白,纯化重组N蛋白制成弗氏佐剂抗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获得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以血清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其中和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扩增了大小为390 bp的ORF7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重组表达质粒pET-32a-N构建成功,重组N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8.0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重组N蛋白多克隆抗体按照1∶2、1∶4和1∶8比例稀释时,荧光数量与不加多克隆抗体时比较无明显区别。说明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RRSV重组N蛋白,制备的鼠源多克隆抗体能够与重组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但没有抗PRRSV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8.
猪(Sus scrofa)对饲料中植酸磷的消化利用效率很低,其粪便中排放大量未吸收的磷,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在猪唾液腺中表达分泌植酸酶是解决猪粪磷污染的一条新途径.为了制备唾液腺特异表达植酸酶的新型减磷排放转基因猪,本研究构建了一条由猪腮腺分泌蛋白基因(parotid secretory protein,PSP)启动细菌源植酸酶基因appA(acid phosphoanhydride phosphohydrolase)表达的转基因载体,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14头原代(F0)转基因克隆猪,经PCR鉴定,其中8头为阳性猪.PCR分析显示,appA基因在转基因猪的唾液腺组织特异表达,但在肾脏、肝脏、心脏、十二指肠等组织中不表达.营养代谢分析证明,转基因猪粪磷排放量比非转基因猪显著减少了16%(P<0.05),而转基因猪对干物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以及对Ca、P的消化率均高于野生型猪,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外源基因从F0转基因猪稳定遗传至F1,并且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形式整合至转基因猪基因组.F1转基因猪的appA表达模式与F0转基因猪相似,其只在唾液腺中特异表达,且以颌下腺表达最高,其次是腮腺和舌下腺,在肾脏、心脏、肝脏等组织不表达.本研究成功获得唾液腺特异表达植酸酶转基因猪,为培育新型减磷排放的环保转基因猪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家畜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繁殖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渠道。利用代谢组学对微生物代谢物进行检测能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数据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综述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代谢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家畜动物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代谢物与家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养猪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养猪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