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安排,农牧业厅由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守陆、副厅长翟琇同志带队,于2003年9月15日至22日对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听取两省经验介绍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农垦系统和部分企业、九三油脂集团、哈高科、完达山集团、金锣公司、银螺公司和吉林省的长春市、长春大成集团、黄龙公司、皓月公司、华正农业开发公司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3.
刘亚红  石磊  常虹  谢宇  维拉  孙海莲  翟琇 《草业学报》2021,30(12):17-26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都发生变化,而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主要的畜产品供应地,研究锡林郭勒盟生态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构建内蒙古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通过分析2000和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和质量的变化,探讨资源开发、城市化发展、政策实施等多重因素对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间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好转,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中东部地区提高最为明显;草地、灌丛、城镇、裸地、湿地、森林、矿区面积有所增加,农田、沙地、水域面积有所减少;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与降水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GDP与采矿用地显著正相关,退耕还草政策促使农田向草原转移。  相似文献   
4.
<正>1内蒙古农牧业及农机化发展现状1.1农牧业生产发展状况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区拥有耕地面积1.1亿亩,草原面积13.2亿亩;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96.34亿斤,连续6年增产;牧业年度牲畜拥有量超过1亿头只,乳、肉、绒产量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内蒙古的羊存栏量和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来自农区的舍饲养殖。因此,通过对内蒙古农区舍饲模式下羊的养殖福利现状进行综述,为研究与推广内蒙古舍饲羊福利养殖技术,建立适合内蒙古舍饲羊福利养殖模式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开展羊的福利养殖,打破动物福利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内蒙古养羊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后的第一年。在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形势背景下,农机化保持强劲发展,根本得益于政策拉动。2008年中央及内蒙古自治区各级财政投放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3亿元,是上年的1.6倍,有力带动农牧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机化事业,使农机化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农机化法律,其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农机化依法管机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农机化事业将凸显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农机化事业进入到提升发展层次、加大技术内涵、强化产业势力的新阶段。贯彻《促进法》,应当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十五”以来,我区各级政府和农机业务部门按照中央两个一号文件的要求和国家农业部的部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动工作,使我区农机服务社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有力地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