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只,一年四季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笔者通过对许昌及周围几个县市的几十个猪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河南省猪等孢球虫的分子变异规律。[方法]从河南省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及豫中地区的部分规模化猪场采集粪便样品,进行猪球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从分离到的8株猪球虫分离株中提取核酸并进行测序,并与猪等孢球虫扩增株基因序列及其他相关原虫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河南省不同地区的8个猪球虫株均为猪等孢球虫,并且没有明显遗传差异。I.suis与其他7种原虫差异较大,不属于同一个生物型,同一种动物所感染的不同种类原虫之间的同源性较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球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河南省猪场球虫感染情况及感染球虫种类分布,更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笔者于2018年8—11月和2019年3—5月选取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部分市县的25个规模化猪场及专业户和6个农村散养户猪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检查样品2051份。结果显示,仔猪感染日龄主要集中在11~2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61.29%,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3.33%,平均感染率为23.29%;其次在1~1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41.94%,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66.67%,平均感染率为17.71%;在21~3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35.48%,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5.71%,平均感染率为13.35%;在31~40日龄,猪场阳性率为38.71%,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80.00%,平均感染率为7.04%;在41日龄以上猪场阳性率也为48.39%,球虫的最高感染率为37.50%,平均感染率为7.95%。用Miaspro图象分析处理系统测量卵囊、孢子囊大小及卵囊周长、面积、形状因子(卵囊长度:卵囊宽度)等,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孢子囊、子孢子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共分离、鉴定出河南省各猪场猪感染的球虫有8种,分别是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杨陵艾美耳球虫新种(Eimeria yanglingensis sp.Nov.),种猪艾美耳球虫(E.porci),蒂氏艾美耳球虫(E.debliecki),猪艾美耳球虫(E.suis),极细艾美耳球虫(E.perminuta),粗糙艾美耳球虫(E.scabra)和新蒂氏艾美耳球虫(E.neodebliecki)。研究结果表明:仔猪球虫病在河南省普遍存在,感染种类多达8种,优势虫种和主要致病种为猪等孢球虫。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许昌市半截河乡某规模化养猪场饲养368头猪。2007年7月,3月龄左右的仔猪相继发生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有弥漫性出血点、先便秘后下  相似文献   
5.
猪等孢球虫纯种卵囊扩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猪等孢球虫纯种卵囊,给6头3日龄长大二元仔猪每头经口一次人工感染30个纯种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收集纯种后代,再对6头3日龄长大二元仔猪每头人工感染2 000个孢子化卵囊继代扩增.观察人工感染仔猪的排卵囊规律包括潜隐期、显露期、排卵囊高峰期及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值)和仔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扩增卵囊的孢子化过程及形态结构观察和显微照像.结果表明,感染30个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的仔猪最早在感染后第8d(8 days post-inoculation,DPI 8)从粪中检出卵囊,排卵囊高峰期在DPI 17~21,持续4~5 d,显露期15~18 d;感染2 000个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的仔猪最早在DPI 5从粪中检出卵囊,排卵囊高峰期在DPI 8~13,持续4~6 d,显露期7~13 d.潜隐期、显露期、OPG值与感染剂量存在相关关系,即感染剂量越小,潜隐期越长,显露期越长,OPG值越小;反之亦然.感染30个卵囊的仔猪无临床可见病征;感染2000个卵囊的仔猪呈现腹泻甚至黄色水样腹泻等明显症状.常规培养新收集的猪等孢球虫卵囊,2 h时胚孢子开始分裂,8 h分裂成2团,12 h形成2个孢子囊,20h开始形成子孢子并可见内残体,最早26 h卵囊完全孢子化;72 h时孢子化率达50%,96 h达80%.本试验扩增和继代扩增所获球虫卵囊,与亲本和文献报道的猪等孢球虫生物学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很强的接触性和高致病率为特征.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猪瘟的流行趋势发生很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病毒毒力降低.临床上多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程俊贞  刘光辉 《养猪》2004,(1):40-40
许昌市蒋李集镇某个体养猪场饲养的育肥猪,于2002年12月上旬开始相继发生一种以高热、呼吸困难、双耳发绀和食欲废绝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该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后经本站化验中心确诊为猪弓形虫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1-4]。哺乳仔猪患球虫病是养猪场的常见问题[5]。发病主要出现在8耀15日龄仔猪,感染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5-7]。  相似文献   
9.
仔猪等孢球虫与等孢球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等孢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等孢球虫病的病原分类、虫体形态和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等方面的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猪等孢球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病情况鄢陵县某猪场,饲养量为年出栏生猪4 000头,饲养有繁殖母猪260头,后备母猪55头。中毒发生时产房共有43头母猪,其中待产母猪8头,产后哺乳母猪35头。于2005年1月3日按250 g/t饲料拌入病毒唑原粉对产房中母猪进行饲喂。按待产母猪每天每头采食3.5 kg计算,每天可食入病毒唑870 mg,平均每天约5 mg/kg体重;哺乳母猪每天每头采食按6 kg计,每天可食入病毒唑1 500 mg,平均每天约为8 mg/kg体重。饲喂3 d后发现猪群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继而全产房母猪卧地不起,对外界反应迟钝。虽经精心治疗,哺乳母猪仍死亡15头,哺乳仔猪103头,8头孕猪全部流产分娩出死胎儿54头,致使该场仔猪断层,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