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1.
12个苜蓿品种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晚秋和早春时期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在晚秋和早春时期根部可溶性糖、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不同苜蓿品种根部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值差异显著(P0.05),淀粉含量在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从晚秋至翌年早春,不同苜蓿品种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幅度差异较大,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率为8.71%~41.43%,淀粉下降率为51.21%~79.37%,还原糖下降率为17.47%~56.16%,总糖下降率为26.10%~48.78%。聚类分析可将12个苜蓿品种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根部低淀粉含量类,包含M1和M8号二个品种,淀粉含量低于3.0%;第二类为根部高淀粉含量类,包含M3、M4、M6、M7和M11号五个品种,淀粉含量在3.91%~4.82%之间;第三类为根部高可溶性糖含量类,包括M2、M5、M9、M10、M12五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在8.0%以上,淀粉含量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2.
在科尔沁沙地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1~5a)苜蓿草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时(年限)空(土层)变化特征,旨在探讨种植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为沙地苜蓿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最强,呈现出表聚性。随着种植年限增加,2种土壤酶活性都呈先增后降趋势。在0~7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为:2a5a4a1a3a;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为:2a5a3a4a1a原生植被地。2年龄苜蓿草地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1年龄和3~5年龄(P0.05);2年龄和4~5年龄苜蓿草地非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1年龄和3年龄(P0.05)。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其中,种植第1年至第3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播种当年混播组分根系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根系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禾草种类根系C、N、P含量及C∶P和N∶P差异极显著(P0.01)。虉草根系C、N、P含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N除外)和猫尾草(P0.05)。混播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C含量有显著(P0.05)影响,而对N、P含量和C∶N、C∶P和N∶P影响不显著。混播比例对禾草根系C、N含量、C∶N、C∶P、N∶P以及苜蓿C含量、C∶N、C∶P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禾草P含量和苜蓿N、P含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禾草种类相同时,豆禾1∶2混播禾草和苜蓿根系C含量最高,2∶2混播次之,与其他混播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