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在蚕种供应上,广泛使用即时浸酸孵化法,使产卵后的越年性蚕种在24~25℃经20~22小时,给予越年卵以盐酸浸渍处理,从而停止滞育过程,使越年卵发育而孵化,或再冷藏,根据生产需要而出库。但是,我省过去对即浸后的冷藏期没有明确规定,现行的推广品种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因此,我们对本省现行推广的杂交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1989年试验品种有新九×7532、7532×新九,由省蚕种所提供,并在该所进行饲养观察;1991年试验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的蚕桑生产近10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这10年也是主要蚕区从珠江三角洲向新蚕区转移的过程,因此,蚕种生产也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区的转移而有着较大的变化。一、近 10年(1984—1993年) 来广东蚕桑生产的变化广东省从1984年开始,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出现明显萎缩,该地区1980年尚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我省的蚕种管理,及时解决蚕种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的问题,省丝绸公司于六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伦教蚕种场召开了全省蚕种平衡会,各市(地)业务主管部门、重点县及蚕种场站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汇报了今年上半年蚕种的产供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短期冷藏浸酸种在冷藏中途改为黑种冷藏浸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产卵后在25C保护58小时入库分别冷藏8天、10天、15天,然后出库感温3天—13天,成为近固有色、黑种后再作近固有色、黑种冷藏浸酸处理,实用孵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1年,是广东省全面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的一年,饲养多化性蚕种已成为历史,这是我省养蚕业的重要里程碑! 解放后,广东省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蚕茧产量1990年比1949年增加4倍多,亩桑产茧增长3.8倍,养蚕技术革新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本文就涉及全年二化白茧化问题,结合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继续向新的台阶攀登。一、历史的回顾“全年二化白茧化”是广东养蚕业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指改革过去饲养多化性黄茧  相似文献   
6.
<正> 广东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在二十年代初期,亩产茧量曾达80.13斤,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催残破坏,到解放前夕,亩产茧降至45.8斤。 解放以来,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总产茧量成倍增加,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猛增。全省亩产茧1955年上升到105.2斤,1978年达到243.2斤。顺德县1949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解除滞育的条件及其耐冷藏进行了两年的研究,这些品种包括原种及其一代杂交种。试验表明,外温(25℃) 保护时间越长,解除滞育所需的低温时间也相对延长;不同的蚕品种,解除滞育所需的条件及耐冷藏性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品种“广新×二苏”一代杂种经省品比组1992—1993两年室内鉴定结果比对照(新九×7532)龄期长11小时,虫蛹率下降0.35%。万头收茧量增11.36%。万头蚕茧量增11.71%。五龄50kg桑产茧增7.54%,一茧丝长增7.4%(69m)解舒率减11.43%(60.33%),净度减1.71%(90.09分)。据农村鉴定反映该品种抗高温能力一般,宜于第二、六造饲养,不大适于在气候恶劣的天气如第四造饲养。在粤北地区较受欢迎,而在粤西地区有的蚕造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如何采用新的技术处理将原来用单式冷藏浸酸的家蚕卵进一步延长冷藏期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将单式冷藏改为复式冷藏,可以使单式冷藏150天的蚕卵再延长冷藏30~60天,而对实用孵化率及饲养成绩无不良影响;但蚕卵的外温保护时间长短,对实用孵化率和虫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