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是中国古老的纤维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其生产经历了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种植面积、种植区域、产量水平等方面阐述了近50年来中国苎麻生产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对制约中国苎麻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种子包衣是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近年我国作物种衣技术的发展、种衣剂的种类及种衣剂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提出了种衣剂在苎麻种子上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4.
苎麻是我国特色纤维作物,收获纤维后留下的副产物主要有麻叶、麻皮和麻骨。这些副产物可以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综述了副产物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成龄苎麻园套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研究,同时展望了苎麻的多用途前景。这些研究可拓宽苎麻产业发展空间,为苎麻多功能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Xiangzhu-3)和“多倍体1号”(Tri-1)饲用产量、营养品质及败蔸的影响,为“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作为饲用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刈割高度设3个水平,分别是40 cm(D1)、70 cm(D2)和100 cm(D3);氮肥设置3个水平,分别是每次施氮0 kg/hm2(N1)、92 kg/hm2(N2)和138 kg/hm2(N3)。通过测定各处理饲用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败蔸率,对不同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处理的苎麻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磷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刈割高度是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和粗纤维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湘苎3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刈割高度决定,而多倍体1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氮肥用量决定。其交互作用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影响显著。在相同刈割高度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以N2处理最高,粗纤维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氮肥用量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产量和粗纤维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多次刈割会引起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不同程度的败蔸。在本试验条件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最适合的刈割高度是70~100 cm,氮肥用量是92 kg/hm2。  相似文献   
6.
利用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指导施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还可减少肥料浪费并改善生态环境.氮素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传统诊断和无损诊断,都用来对作物生长、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及诊断.但是不同的诊断方法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时要注意.本文介绍了各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氮素无损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在麻类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对苎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提出了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获得了最佳经济施肥量、最高产量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苎麻败蔸要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苎麻败蔸现象是苎麻老化或对逆境不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衰老反应,严重影响苎麻的纤维产量与纤维品质。造成苎麻败蔸的原因有很多,如渍湿,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化肥、除草剂施用不当等。在苎麻栽培生产中,应选择败蔸抗性强的高产品种,加强栽培和管理措施,适时更新麻园,以减小败蔸在生产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稻壳炭(R)、HCl改性稻壳炭(HR)、沸石(Z)、铵化沸石(NZ)、低温活化沸石(RZ)和铵化低温活化沸石(NRZ)为试验材料,以1%、3%、5%和8%的剂量添加到混合肥料中并与供试红壤充分混合,经过7、14、28和56 d的室内培养后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添加5%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对玉米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的第7、14和28 d,沸石、稻壳炭改性方式和添加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P0.01),且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P0.01),添加量是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在不同稻壳炭、沸石改性方式和添加剂量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磷肥固定率降低。沸石经铵化和低温活化处理后,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稻壳炭经HCl氧化改性处理后,对土壤中磷素的吸附能力增强,降低了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混合肥料中添加5%改性稻壳炭、改性沸石后,玉米磷素利用率比对照提高了34.45%~45.53%,但各添加材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沸石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和沸石在提升耕地生产性能和作物生产力,修复土壤障碍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与化学肥料科学配施可作为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提高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的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简要归纳了生物炭、沸石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包括生物炭和沸石的性质与特征,生物炭、沸石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机理,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最后指出了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