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宽视野、深基础、高素质,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生物工程作为高新技术专业,更应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3.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鸡舍有害气体、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只1日龄雌性健康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处理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0.4%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死亡率和料重比(P0.05);2)各试验组均能够显著降低鸡舍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P0.05);3)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对粗蛋白、钙、磷的消化率(P0.05),并使血清中总蛋白、胆碱酯酶和α-淀粉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显著提高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对养分的吸收率(P0.05),并对改善圈舍环境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优化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姜黄素作为载药体,研究响应面法优化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吸附量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三聚磷酸钠用量和浸泡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阴离子微球吸附姜黄素的影响,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阴离子淀粉微球吸附姜黄素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0.599 g,交联剂的用量为3.001ml,三聚磷酸钠用量为0.8 g,浸泡时间为8.5 h,姜黄素吸附量预测值为2.332 mg/g,验证值为2.367 mg/g,与预测值的相差0.035 mg/g。[结论]研究可为阴离子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和开发利用以及淀粉的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沈阳工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早探路者,针对个体差异学生开展分层次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生物工程专业《生物产品开发》课程为例,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改革尝试,建立不同层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在全国高校逐步开展,特别是农业院校,项目教学逐渐受到各个学科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生物产品开发》套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生物产品开发》这一课程中的优势等分析,并对项目教学法在这一课程的实施进行探索,试图通过教育改革,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这一课程当中。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关系到每个受教育者的一生,关系到他们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养成教育对大学生勤劳质朴的性格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等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得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要求,有利于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并研究出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以沈阳工学院园艺专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农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模块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实验班的实践探索。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校企和实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通过耕读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劳动素养和“三农”情怀,以期为园艺专业培养“知农、爱农、为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科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生的理论课时减少和实践操作经验匮乏的现状,对沈阳工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期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