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从出生到断奶,犊牛的免疫系统、消化代谢能力、胃肠道功能尚不健全,添加适宜的益生菌能够调整瘤胃微生物的平衡,刺激胃肠道的发育,增强犊牛的免疫能力,尤其对犊牛断奶后瘤胃微生物的固定与附植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保证犊牛健康成长。文章对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实验室关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T)、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等益生菌在犊牛断奶前后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的部分研究报道,旨在为益生菌在犊牛饲料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粕的瘤胃发酵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茶籽粕96 h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豆粕(P0.05)。豆粕48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茶籽粕48 h的丙酸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油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在培养24 h及48 h后,豆粕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豆粕的DM瘤胃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茶籽粕、油茶籽粕和棕榈仁粕(P0.05);豆粕的O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瘤胃CP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籽粕、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3)豆粕的能氮负平衡程度较大,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由上述结果可见,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显示出替代豆粕的潜力。茶籽粕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最好。  相似文献   
3.
4.
犊牛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后期的生产性能。纤维在瘤胃中发酵成挥发性脂肪酸为犊牛提供能量,同时维持瘤胃环境、调控犊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刺激瘤胃的发育。日粮中的纤维对犊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日粮纤维水平和来源对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瘤胃发育、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纤维在犊牛的饲粮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相同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下,竹叶或茶叶渣替代苜蓿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腹泻状况的影响。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45头105 d的荷斯坦公犊牛分成3组,分别饲喂苜蓿(AH)、竹叶(BL)或茶叶渣(TR)为主要NDF来源的TMR。试验全期75 d,预饲期15 d,正试期60 d;每15 d进行一次称重,并计算犊牛每15 d的NDF采食量,每天晨饲前和晚上进行粪便评分,120、150 d和180 d时进行颈静脉采血。结果表明:①与苜蓿日粮相比,饲喂茶叶渣日粮的犊牛180 d体重和体尺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喂BL日粮的犊牛NDF采食量、NDF采食量/体重值显著提高(P<0.05);②饲喂BL日粮有改变犊牛粪便指数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欠发达县域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渠道。栾川县乡村旅游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欠发达县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为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对欠发达县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搜集栾川县2013—2019年的相关资料,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栾川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栾川县乡村旅游游客数的短期波动对GDP的短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同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县域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粮体外发酵96h的总产气量最高,较A、B和C组饲粮分别提高2.62%、10.01%和7.05%(P0.05);B组饲粮24h及48h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饲粮体外发酵24h及48h的丙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A、C和B组饲粮(P0.05)。(2)A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D、C和B组饲粮(P0.05);A组饲粮的有机物有效降解率最高,分别较B、C和D组饲粮提高32.21%、9.56%和3.62%(P0.05);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A和B组饲粮(P0.05)。(3)A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大,B、C、D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小,B组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结果可见,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饲粮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茶籽粕饲粮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含棕榈仁粕饲粮的能氮平衡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羊场越来越多的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大背景下,保证羔羊健康,实施羔羊早期断奶,提高羔羊成活率,已成为各大牧场的目标。羔羊代乳品的使用能够强化羔羊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实现哺乳羔羊早期断奶、缩短母羊繁殖周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羔羊营养的研究,目前已在羔羊代乳品的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文章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专利"一种0~3月龄羔羊的代乳品(CN 102894218 B)"进行介绍,旨在为羔羊代乳品的使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动物日粮消化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甲烷,反刍动物甲烷的产生是导致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文章就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实验室在绵羊甲烷排放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阐明我国肉用绵羊甲烷排放规律及调控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资源量大且分布广泛。但由于其细胞壁结构较难分解,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秸秆的不合理处置,如废弃或焚烧等,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大气污染、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等结果。秸秆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而生物法较物理和化学法有更多的优势。因此,文章旨在对酶菌复合处理玉米秸秆的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