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亡率极高。现将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2014年12月,务川县2个养殖场有14头羊(其中羔羊6头,成年羊8头)突然发病,1~2天内相继死亡12头。发病羊不分山羊或绵羊,未注射过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三联苗或虽早期注射过  相似文献   
2.
耕牛结(角)膜炎在农村是一种散发性的常见多发病,特别在农忙季节并不乏见,影响了耕牛的使役。[病因]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冬春较少,且患畜以水牛为多,黄牛较少,临诊87头患牛中,水牛占82头。本病的发生一般多系外感风热,内伤劳役所致。如外感暑气熏蒸,热邪乘虚侵入肝  相似文献   
3.
耕牛前胃弛缓是常见多发病之一,中兽医称为脾虚不磨或脾虚慢草。据镇宁县兽防站门诊统计,81~83年的每年上半年里,共收治240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30.69%,占内科病总数的38.40%,本病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的疾病。临诊所见,则往往因饲管不善,饲料单一,加之饮水不足,使役过度,或兼有外感史和因  相似文献   
4.
瓣胃阻塞,中兽医称为百叶干,是一种严重的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的疾病。本病虽不多见,但早期难以诊断,一般预后不良,常导致耕牛死亡而造成经济损失。据镇宁县兽防站门诊统计,从一九八一年六月~一九八三年五月共收治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高达88.57%,其危害性不容忽视。笔者临诊曾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了8例病牛,其中前期3例,中期2例,后期3例,除治愈前期2例外,其余均死亡。因而探索本病尤其是早期的确切诊断和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为此笔者对8例病牛的临床症状和15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贵州省各地在育肥猪中发生着一种自发应激综合征的疾病,其以在饲喂中呈现以肌肉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宰后主要在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处发现白肌肉。外观肌肉呈苍白或浅红色,质地松软,切面因间质水肿而明显分离,放置不久便有汁液渗出。病变以肌肉组织变性、水肿、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我们将其命名为猪自发应激综合征作者认为自发应激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本型白肌肉可看成是自发应激综合征在肉质上的异常表现。我们对此问题于1983年~1987年间在贵州省镇宁、湄潭、印江县调查了1807头猪,检出病猪274头,其发病率为15.16%。为鉴别诊断,我们又进一步剖检了51头患猪,并对其中的40例病猪白肌肉进行了眼观和显微变化观察以及肌肉PH值和毛硒水平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9年以来,笔者用中草药制剂“便秘灵”片治疗猪原发性肠便秘157例,治愈131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3.44%,总有效率达89.17%。(一)主症精神不振,肚腹坚实,腹围增大,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粪困难,弓腰努责,时作排粪状,有的间或排出少量粟状或粘连的干硬粪球,严重者粪便秘结不下。(二)方药“通便灵”片系由大黄4份、槟榔0.5份、川木香0.5份、青木香1  相似文献   
7.
<正>一、瘤胃积食兼鼓气的概念牛瘤胃积食即瘤胃滞食症,又称急性瘤胃扩张,中兽医称之为“宿草不转”,是反刍动物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易发酵的饲料,运动、饮水不足或误食塑料薄膜等导致瘤胃体积增大,肚子胀满,内容物积滞,前胃功能出现障碍,瘤胃蠕动减弱,胃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致使牛在积食的基础上容易继发鼓气,并引发网胃炎、瓣胃梗阻等疾病,如果治疗方法不当、用药不及时等多数病畜久治不愈,会导致机体酸中毒,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 在兽医临床中往往发现一些找不到特异性病原的疾病,多由于各种不良的饲养管理方式引起,有的病就以“应激”来命名,例如猪的应激综合征(PSS)。而自然发生的PSS是其中的一大类,且导致宰后发生白肌肉。 我们于1983年开始,在贵州省镇宁、湄潭、印江、余庆、威宁、遵义等县陆续发现一种俗称“晕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贵州省镇宁县多年来大量发生的自然应激综合征(白肌肉),作者对其宰前临床症状、发生部位、临床生物化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病因和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自然应激综合征宰前出现以肌肉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宰后在半腱肌和半膜肌及背最长肌等部位出现白肌肉,病变以肌肉组织的变性和水肿及坏死性炎症变化为主。其发生原因和机制与PSE猪肉和LMN猪肉的发生有相似之处。作者初步认为本病是属于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