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单一的饲喂方式不利于家畜的健康生长,也与当前的生态畜牧业相背离的问题,文章通过在喀斯特地区选取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的饲用植物进行青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感官变化上的优劣为扁穗雀麦=黑麦>鸭茅>高羊茅,其中除了高羊茅是二等尚好等级外,其余三种牧草均为一等优良;(2)通过青贮处理后,牧草的干物质含量具有明显上升趋势;(3)添加乳酸菌对维持牧草的有氧稳定性较好,四种牧草都是在0~60 h时间段pH值变化较大,在60~120 h变化较小;(4)青贮具有明显改善牧草品质的作用。说明青贮既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必不可少的成分,又是通过防治水土流失来抑制石漠化的衍生产业,与治理石漠化具有明显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需要,应用生态学、植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理论,综述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资源,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以多花木兰(Magnolia multiflor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等为代表的饲用灌木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其抗逆性强,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并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指出大力发展以饲用灌木为主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草地建植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目前草地的利用率与草地载畜量较低,未能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草种筛选、草地施肥、草地除杂与草地刈割等技术为切入点,归纳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乡土与功能性牧草的筛选、养分平衡配方施肥、化学与农业措施除杂以及草地刈割的技术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喀斯特草地牧草资源、草畜情况,进而分析评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就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漠化地区生境破碎、地理单元小而多、养殖场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难以实现青贮池配套的问题,简要分析了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意义,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突破点,即建立青贮中心,分配所属区域的养殖场。从石漠化地区构建青贮中心的技术可行性以及效益分析出发,深入挖掘构建青贮中心和集约化农场对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涵养水源是水源涵养林具有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水源涵养林体系的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中综述了森林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及演替规律是诊断结构缺陷和功能低效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调控水量、改善水质可作为评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内容,分析种群、功能群、群落等不同尺度及各水平之间的外推和转化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机理,论述通过树种选择与组配、密度与覆盖率等配置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凋落物数量及分解速率。未来需要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即深入分析水源涵养林的结构、拓宽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范畴、不同尺度水平的研究及转换、选择适宜的物种组合和优化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的诊断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面积稀少、人地矛盾剧烈、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度极大,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遏制石漠化发展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众多学者采用林草植被恢复进行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经过长期的生物学过程检验发现这些模式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的15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模式,深入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和成效,并就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诊断,发现主要存在结构缺失型、立地衰退型、低度适应型和产业脱节型4种缺陷类型;依据不同缺陷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模式调整和结构优化需要突破异龄复层混交、地力改良、适应性修复和产业链延长等关键科技问题,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喀斯特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有效探索喀斯特地区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石漠化的治理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的交织点在于生态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草地建植、草地放牧、饲草加工与健康养殖,但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草地利用率低、政策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必要改善资源时空配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其在治理石漠化问题方面主要体现为解决农村问题、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水固土、修复生态系统,实现"帕累托"效益。在未来发展中,可建立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推广,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畜争粮现象日益凸显,将干草用于畜牧业可有效缓解粮饲危机,改善饲草季节性失衡,提高家畜生产效率。文章系统总结干草、干草调制及牛羊健康饲喂的概念,从疾病防治、全混合日粮配制和效益提升3个方面阐述干草在牛羊健康饲喂中的应用,并分析干草在牛羊健康饲喂中的监测评价现状,在明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在偶合效益、利用技术、供求平衡、监测评价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文章侧重阐述国内外干草调制与牛羊健康饲喂研究趋势与现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饲草青贮的在实际生产中的扩大利用,对饲草青贮理论进行剖析,分别阐述了制作优良青贮饲料具备的条件、饲草的青贮处理、青贮过程中的营养损失、二次发酵以及在青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其他问题等,并分别细化这些内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深入解析,最后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指出未来饲草青贮的研究扩大化的着手点在于加大对青贮添加剂的研究力度、节约成本开支,以期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态适应性特征及关键种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对生境特征的适应是其存活和定居的关键。植被适应性修复研究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前提之一,已经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主要有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解剖结构和根系构型、生态学特征等,但这些研究少有辅助关键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结构调控;进一步分析了关键树种选择技术,主要包含与立地条件、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和种间关系的和谐。为了提高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水平,未来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划分树种适应性功能群,综合考虑光、温、肥与水的耦合作用关系,根系构型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