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病情况 近几年,每年秋末冬初,青海省祁连县默勒乡幼年羊都要发生急性死亡。2003年8月初~9月10日共死羊700余只,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B型诺维氏梭菌同宝菌株(TB05)产毒特性,应用不同培养基、不同p H和不同培养时间进行最佳产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含1.0%葡萄糖的VF培养基中37℃72h产毒达最高点,碳原比例及p H对本菌的生长及产毒具有较大的影响,1%葡萄糖、p H 8.0~8.4最适于本菌产毒。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 本病呈散发.患牛营养不良,30多头牛中有18头出现咳嗽症状,6头出现腹泻症状.患牛咳嗽初期,用青、链霉素治疗,6头好转,另12头仍有咳嗽症状,并死亡2头. 2症状及剖检变化病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咳嗽,体温达40 ~41℃.剖检见咽喉部和气管周围有淡黄色的水肿液,气管黏膜充血,心包内有渗出液,肺气肿,大面积瘀血,小叶边缘呈黑色,表面呈灰白色或白色,部分组织充血,肺门淋巴结形态、色泽、质地无变化,其他器官无眼观变化.  相似文献   
4.
1 流行及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份以来,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三社25户牧民母羊群发生以小肠出血、胆囊肿大为特征的高致死性疫病,1个月内共发病96只,死亡94只,致死率为97.92%,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此起疫病病程为2~4 d,经用抗生素治疗后2只存活.该羊群6月份曾全群注射三联苗(快疫、瘁狙、肠毒血症). 此次发病均为2岁以上成年母羊,2岁以下母羊和羯羊未见发病;发病区域仅限于冬季草场、高山草场,其他村社未见发病.25户牧民存栏羊12 000只,发病率为0.8%.病羊曾用庆大霉素、消炎利胆片、油剂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环丙沙星类抗生素有一定疗效,但大部分仍然死亡.  相似文献   
5.
D型肉毒灭鼠剂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利用该院80年代末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剂,为了了解该灭鼠剂应用于灭鼠的同时,对鼠类的天敌是否存在二次中毒现象,笔者于2004年4月在西宁市动物园用D型肉毒灭鼠剂对饲养于该园的胡兀鹫、黑秃鹫、草原雕、金雕和猫头鹰进行了灭鼠剂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7.
绵羊肠毒血症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默勒镇2006年至2008年绵羊发生持续死亡,死亡数达3358只,从4只病死羊回肠中分离到疑似魏氏梭菌,经中和试验及毒素测定,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D型魏氏梭菌,静注小白鼠最小致死量为200—1600MLD/mL,从而诊断为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korc1基因序列信息。同时,采集5个种群共54只高原鼢鼠,对vkorc1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结果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korc1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其中青海田鼠、长尾仓鼠、高原鼢鼠vkorc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486bp,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为492bp;在DNA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143个变异位点,与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0.1%~90.7%,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79.7%~89.8%。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5种高原动物存在37个变异位点,大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4.0%~92.0%,而与小鼠的序列相似性为85.9%~92.0%;未发现与已知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5个种群54只高原鼢鼠vkorc1基因全序列的测序分析显示,比对后的全长为1 808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其中两个为插入缺失位点,全部变异都发生在内含子区。本研究首次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鼠害防治提供关键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同宝村绵羊急性死亡病例中分离到一株B型诺维梭菌,利用该分离菌株(TB05)和B型诺维制苗菌株(C61-4)所产毒素经甲醛灭活,分离株加入氢氧化铝胶、磷酸铝胶及明矾佐剂,制苗株(C61-4)加入磷酸铝胶佐剂制备成羊黑疫单价疫苗,对该疫苗分别进行了安全性检验、家兔免疫试验及血清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表明,B型诺维梭菌菌液用5%甲醛72 h即可灭活;家兔皮下注射5 m L该疫苗,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家兔免疫试验表明,分离株氢氧化铝苗、磷酸铝苗及明矾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d后,保护力分别为200、200、100 MLD(家兔最小致死量)、0.5 m L组免疫组保护力均为200 MLD,(C61-4)菌株磷酸铝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d后,保护力低于100 MLD、0.5 m L组免疫组保护力为100 MLD。免疫家兔血清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氢氧化铝苗、磷酸铝苗及明矾苗0.1 m L免疫组免疫21 d后,0.1 m L血清中和力分别为300、200、100 MLD(小鼠最小致死量)、0.5 m L组免疫组0.1 m L血清中和力分别为400、300、300 MLD;(C61-4)磷酸铝苗0.1 m L和0.5 m L免疫组免疫21 d后,0.1 m L血清中和力均为100 MLD。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用该地方分离株制备的磷酸铝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优于C61-4株羊黑疫磷酸铝苗。  相似文献   
10.
从送检鹿病料中分离出一株致病菌,对病原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并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诊断,最终确定为鹿快疫.本文为腐败梭菌病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