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更有效地防治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地区家畜微量元素代谢病,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采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地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铜和硒处于缺乏状态。牧草中铁和锰元素处于过量状态,硒为缺乏状态。与健康绵羊的各项指标相比较,血浆中铁和锰分别于夏秋季节和全年高于正常水平,硒和铜元素分别于秋季和冬季低于正常水平;肝脏中铁和锰全年高于正常水平,铜冬季低于临界值,硒元素秋冬季节低于正常水平;被毛中铁全年高于正常水平,而铜和硒全年低于正常水平。结合放牧绵羊对各种矿物质的进食量和消化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为高铁、高锰、低硒的生态环境,同时铜和锌处于季节性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次粉能量饲料中化学成分对其消化能(DE)的影响,探讨通过化学成分估测次粉能量饲料猪DE的可行性。选取体质量(35±2)kg、遗传基础接近和健康良好的(杜×长×大)12头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用全收粪套算法测定10种次粉能量饲料的DE,通过分析饲料中化学成分与DE的相关关系及对DE变异的影响,筛选出用于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估测因子及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DE呈高度的相关(︱r︱≥0.8,P<0.01),但CF和AsH对DE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DF和NDF对DE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回归模型为DE(MJ/kg)=15.82-0.44×ADF%(R2=0.75,相对标准偏差=0.45,P=0.001)和DE(MJ/kg)=16.02-0.11×NDF%(R2=0.72,相对标准偏差=0.47,P=0.002)。  相似文献   
3.
借助饱和烷烃法对不同季节放牧绵羊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绵羊夏秋冬3季利用饱和烷烃法测得采食量的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为1.52±0.04 kg/d、1.60±0.05 kg/d、1.13±0.10 kg/d,相对采食量为4.35%、3.86%和2.65%。绝对采食量在秋季达到最高,但相对采食量随季节的推移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5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猪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为动物生产类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饱和烷烃技术在放牧绵羊食性测定中的应用,本研究在4.4 hm2放牧试验区内,放牧8只蒙古羊,分别于6、9和11月利用饱和烷烃技术对放牧绵羊的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季节,不同牧草的烷烃模式存在差异,其中以C27和C31差异最为显著,C33次之,C29最差.绵羊的食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羊只所食的牧草主要以冷蒿、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为主,分别占79.68%、12.12%和7.30%,而短花针茅只占0.90%;而进入秋季后,随着适口性好植物密度的降低,羊只开始对短花针茅进行采食,由原来占食入牧草总量的0.90%升高到3.81%,同时无芒隐子草的采食量也开始增加,由原来占食人牧草总量的12.12%提高到23.57%;冬季家畜采食牧草的种类开始减少,冷蒿占羊只采食量的86.26%,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分别减少到8.33%和5.41%,而对短花针茅不采食.综上,饱和烷烃技术可以准确测定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  相似文献   
6.
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宣化种羊场2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30只,按体重、性别对等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试验3组蛋白质水平分别是18%、17%、16%,研究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试验末重、日均增重以及试验期净增重都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羔羊宰前活重、胴体重试验1组、试验2组与试验3组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羔羊育肥阶段补饲精饲料选用17%蛋白水平的日粮最好。  相似文献   
7.
3种内源氨基酸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无氮口粮法(PF法)、回归法(REG法)、高精氨酸法(HA法)测定生长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流量,并以3种方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对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AID)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后消化率值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平稳性来判断内源氨基酸测定值的准确性.选用体质量28 kg的阉公猪6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形瘘管.饲喂6种试验H粮.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5%、10%、15%、20%和25%.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持续时间8 d.其中前5 d为H粮适应期,第6天连续采集食糜24 h,以测定AID和采用PF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计算回肠标准消化率(STID).第8天每头猪日喂1次高精氨酸饲粮,然后连续24 h采集回肠食糜,以便用HA法测定内源氨基酸值并计算回肠真消化率(RID).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EG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流量,除廿氨酸、脯氨酸外,都比PF法的测定的值低(P<0.1);PF法与HA法比较,在10%~25%日粮蛋白质浓度范围内,低估了内源氨基酸的损失(P<0.01).除苯丙氨酸、缬氨酸外,必需氨基酸AID随蛋白质水平增加呈二次性提高(P<0.05).必需氨基酸STID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性降低(P<0.05).而RID在20%的饲粮粗蛋白水平内呈恒定平稳状态,完全不依赖于饲粮蛋白质水平(P>0.05).本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REG法和PF法低估了饲粮内源氨基酸损失,HA法是估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8.
荒漠草地放牧系统常量矿物质元素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现场调查、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四子王旗地区短花针茅荒漠草地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中常量元素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硫元素处于临界缺乏状态,其他元素处于正常水平;牧草中钙元素全年处于过量状态,磷和钠元素全年为缺乏状态,钾和硫元素处于季节性缺乏状态;结合该地区放牧绵羊唾液、血浆和体组织中矿物质的含量,以及对各种矿物质的摄入量和消化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处于高钙、低磷、低钠、低钾的生态环境,同时硫元素处于季节性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次粉能量饲料中化学成分对其消化能(DE)的影响,探讨通过化学成分估测次粉能量饲料猪DE的可行性。选取体质量(35±2)kg、遗传基础接近和健康良好的(杜×长×大)12头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用全收粪套算法测定10种次粉能量饲料的DE,通过分析饲料中化学成分与DE的相关关系及对DE变异的影响,筛选出用于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估测因子及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DE呈高度的相关(︱r︱≥0.8,P<0.01),但CF和AsH对DE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DF和NDF对DE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回归模型为DE(MJ/kg)=15.82-0.44×ADF%(R2=0.75,相对标准偏差=0.45,P=0.001)和DE(MJ/kg)=16.02-0.11×NDF%(R2=0.72,相对标准偏差=0.47,P=0.00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舍饲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DHF1)羔羊和小尾寒羊(HH)羔羊的生长状况、产肉性能及肉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DHF1羔羊6月龄体重和试验期日均增重分别为41.16 kg和249.2 g,比HH羔羊分别提高了33.94%和35.89%(P<0.05);DHF1羔羊屠宰率、净肉率为54.95%和41.98%,分别比HH羔羊提高20.11%和24.57%,GR值和眼肌面积为9.26 mm和16.40 cm2,分别比HH羔羊提高了38.62%和14.96%,差异均显著(P<0.05);DHF1羔羊肉呈鲜红色(3.87),大理石纹明显,熟肉率为53.32%,显著高于HH羔羊(P<0.05);剪切力为3.23 kg,显著低于HH羔羊(P<0.05)。结果显示:DHF1杂种羔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