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菌体表面抗原如K_(88)等。肠毒素直接侵犯肠粘膜细胞,形成水泻,K_(88)抗原则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及句容地区,1980年1月至9月,由5个发生黄痢猪场的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40余株,选取有代表性的20株,连同多年保存的黄痢大肠杆菌菌种3株,共23株,用乳鼠胃内接种试验,测定耐热性肠毒素(ST),同时以小猪作肠扎结试验,测定肠毒素,以资对照。结果,在23株菌种中,猪肠扎结试验呈阳性反应者有13株,其中乳鼠试验,10株呈阳性反应,l株可疑,2株阴性(后3株经证明产生不耐热性肠毒素—(LT)。猪肠扎结试验呈阴性反应者有8株,乳鼠试验,该8株也均为阴性,二种试验完全符合。猪肠扎结试验呈可疑反应者有2株,在乳鼠试验,一株可疑,另一株为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两种主要致病因素:(1)产生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ST和LT),对肠粘膜细胞造成毒害作用;(2)菌体表面具有一特殊抗原(K88抗原),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毛上,顽固地停留于肠道,持续放出毒素.K88抗原是一种蛋白质抗原,有免疫原性.因此,测定大肠杆菌的肠毒素和K88抗原,在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制上均有重大意义.对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的测定,作者已于本年先后报道.本试验以反向间接血凝和含A蛋白葡萄球菌(简称SPA菌)协同凝集试验,传统的试管凝集和玻片凝集试验,共四种方法测定K88抗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7至9日龄乳兔由口接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物,测定热敏性肠毒素(LT)。接种后5小时观察结果判断,与乳鼠试验测定耐热性肠毒素(ST)相仿,以肠道重与剩余体重之比值为准。其比值大于或等于0.085的为阳性反应,小于或等于0.074的为阴性反应,在0.075至0.084之间的为可疑。反应结果,较乳鼠测定ST更为分明;阳性反应的比值大都大于0.090,阴性反应,大都小于0.070,可疑反应极少。以具有阳性反应的培养物,在65°C加热10或15分钟,即使培养物具有ST与LT两种肠毒素,接种乳兔后其肠道与体重之比值,终是小于0.070,说明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是明确可靠的。根据37株猪源菌种的测定结果,可将菌株分为ST~+LT~+(产生两种肠毒素)、ST~+LT~-(只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LT~+(只产生热敏性肠毒素)和ST~-LT~-(不产生肠毒素)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直接侵害寄主肠粘膜细胞而引起腹泻的毒素——肠毒素。肠毒素有耐热性(ST)与不耐热性(LT)两种。测定肠毒素是鉴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用动物(兔或猪)作肠扎结试验测定肠毒素,但不能区分ST与LT。测定ST,常用乳鼠胃内接种试验。测定LT的方法则较多,如兔回肠扎结试验,乳兔由口接种试验,家兔或豚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皮肤试验,小鼠Y-1肾上腺细胞或中国地鼠卵细胞培养等。已为许多作者证实有效,但均需用活体动物或适当的传代细胞,比较烦琐。最近Evans等报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DHV)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一周龄左右的雏鸭。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但临床上不易确诊。实验室诊断可用鸡胚或鸭胚作中和试验,但费时、费事。我们将微量琼脂扩散试验稍加改进,检测DHV鸭胚尿囊液中的病毒,获得了初步满意的结果,对于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仔猪下痢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仔猪疾病.其病因复杂,病原也有多种.在细菌方面,一般认为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在病毒方面,除国内外早已肯定的由冠状病毒(Coronavirus)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外,近年来,国外多次报道,尚有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