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熊蜂,蜂王越冬时间差异很大,这可能与它们选择的越冬地点或身体能量储备有关。后期出巢的蜂王在寻找筑巢地点时,通常会发现合适的地方已经被其他蜂王筑巢。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会试图寻找其他蜂王建好的蜂巢。晚繁的熊蜂物种特别容易出现这种行为,如B.rufocinctus。在熊蜂蜂王数量多的年份,侵占蜂巢现象会非常频繁。Sladen(1912)描述1群地熊蜂里面有20只死去的蜂王,这些蜂王尸体可能是建巢的蜂王及其他侵占者。  相似文献   
2.
3.
<正>为什么较大体型的熊蜂采蜜速度更快呢?Pouvreau(1989)提出,较大体型的工蜂在采集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的吻更长(吻长与总体长之间成正相关),因此能够采集到深花管花朵中的花蜜。然而吻长不能解释大体型的所有优势,因为吻短的熊蜂也可以更快地在浅花管花朵上采集。事实上,英国最常见的熊蜂都属于短舌熊蜂,大多数的长舌熊蜂都濒临灭绝。如果熊蜂拥有长吻便会取得生物学上的优势,那么我们期望熊蜂采集工蜂进化出更长的吻,而不是更大的体型。另一种可能性是,较大体型的熊蜂复眼较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受气候变化、栖息生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和农药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熊蜂在内的传粉昆虫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同时,熊蜂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还会受到自然天敌、巢穴共生者的攻击和疾病等危害,因此熊蜂的生存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一、自然天敌1.捕食类天敌虽然很少有文献记录鸟类捕食熊蜂,但是在温带地区,熊蜂的主要捕食者可能是鸟类和蜘蛛,据说伯劳鸟特别偏爱捕食熊蜂,采集蜂很容易被抓住。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大豆作物的栽种最早起源于中国,古称“菽”。因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功能多样,现已成为广为种植的世界性作物。据统计,2021年仅一年,全球生产大豆约有3.361亿吨。相比之下,我国的大豆仍需要长期进口,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培育出高产的大豆品种是中国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大陆发现瓦螨,从那时起,瓦螨几乎无处不在。使用一系列杀螨剂取得不同效果,现如今许多杀螨剂已经不再完全有效。2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制定针对蜂螨的治疗方案,开发治螨药物,寻找非化学手段来减缓螨虫的生长,以减少对杀虫剂的需求(如培育抗螨蜂种,捕捉雄蜂等)。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瓦螨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数养蜂人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8.
<正>熊蜂具有浑身鲜亮的绒毛,体型粗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在花丛中悠闲的飞行,人们很容易被它“可爱”和“美丽”的外表所吸引。但在巢内,熊蜂群组织松散,蜂蛹、蜂巢和幼虫随意排列。而且内勤蜂经常在巢内和靠近蜂巢的地方排泄,所以蜂群容易被寄生虫和共栖动物所侵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黑蜂(Xinjiang Black bee)与4个引进西方蜜蜂品种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并通过检测基因组选择信号,发掘新疆黑蜂重要种质特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 对新疆黑蜂、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高加索蜂(Apis mellifera caucasica)、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欧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共5个蜂种50个蜂王个体和1个长白山中华蜜蜂蜂王(Apis cerana cera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鉴定新疆黑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以长白山中华蜜蜂为外群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以阐明新疆黑蜂的进化关系,利用SNP信息进行新疆黑蜂的主成分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连锁不平衡分析;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方法检测新疆黑蜂与其他西方蜜蜂群体间的选择信号,并对提取到的受选择区域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在新疆黑蜂中共鉴定出1 728 216个SNPs,其中18 526个非同义突变位点是后续研究新疆黑蜂遗传特性候选的SNPs位点;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与其他蜂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与卡尼鄂拉蜂、意大利蜂、欧洲黑蜂亲缘关系较近,与高加索蜂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在K>3时,新疆黑蜂来自一个与意大利蜂、高加索蜂、卡尼鄂拉蜂、欧洲黑蜂完全不同的独立祖先亚群。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新疆黑蜂进化过程中受选择强度较大。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于物质代谢、繁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富集在细胞器、核小体、染色质和膜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离子结合等,并筛选到了Cyp314A1、Trichohyalin-like、CCDC112、Sorbitol dehydrogenase、SPI-3、Fer3HCH、TNS1、Pten、ADSL、Octβ2R、AFFG1、ARHGEF17共12个候选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黑蜂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于嘌呤代谢、胞吞作用、磷酸肌醇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 利用基因组SNP标记揭示了新疆黑蜂的遗传结构和独立遗传背景,选择作用主要体现在新疆黑蜂品种形成过程中的抗寒、繁殖、生长发育、抗病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新疆黑蜂的遗传进化、资源评价及地方蜂种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蜜蜂授粉对设施甜瓜的增产提质效果,本研究以在吉林省种植的设施甜瓜‘程甜脆梨’和‘甜到根’为试验材料,就蜜蜂授粉与人工授粉两种方式下的果实形态(横纵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改善‘程甜脆梨’甜瓜的果实形态(横纵径,P <0.05),提高单果重(P<0.05),提升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类、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等,P <0.05),并且每公顷可提高产量32.50%,增加经济效益29.25万元;同时,蜜蜂授粉也可以显著改善‘甜到根’甜瓜的果形(纵径,P <0.05)和提高单果重(P <0.05),提升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类、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等,P <0.05),经蜜蜂授粉后,每公顷可提高产量31.00%、增加经济效益21万元。综上所述,采用蜜蜂授粉的设施甜瓜在果形、品质和效益上皆优于人工授粉,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因此,可将设施甜瓜蜜蜂授粉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高效技术在吉林省加以运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