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究性腺激素作用下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分泌活性,以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对其分泌活性的调节作用。基于套皿共培养永生化山羊EEC和ESC为体外研究模型,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2和/或P4对EEC中IL-18分泌水平的作用以及ESC对该作用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E2较无激素对照组可显著增强单独培养EEC中IL-18的分泌水平(P〈0.05),P4单独或与E2联合作用则进一步增强其分泌活性(P〈0.01);EEC与ESC共培养模式下,ESC细胞对性激素作用下EEC中IL-18分泌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单独培养或与ESC共培养模式下,EEC培养上清液中IL-18均以相对分子质量大小18 300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形式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ESC对性腺激素作用下EEC中IL-18的分泌活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基于套皿培养技术构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与基质细胞(ESC)共培养体外研究模型,通过ELISA检测性腺激素E2和/或P4对单独培养EEC中TNF-α与TGF-β分泌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ESC对该培养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激素对照组相比,单独或混合添加E2和P4均可显著增加单独培养EEC向顶端分泌TNF-α水平(P<0.05),而对细胞基底端TNF-α分泌活性影响不显著;E2单独作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EEC向细胞顶端分泌TGF-β水平(P<0.05),P4单独或与E2共同作用下则主要对单独培养EEC顶端及基底端分泌TGF-p水平具有显著增强作用(P<0.05).对于EEC-ESC共培养细胞模式,E2和/或P4显著降低EEC顶端和基底端TNF-α分泌水平(P<0.05);EEC顶端TGF-β分泌水平在E2和/或P4作用下显著降低(P<0.05),而EEC基底端TGF-β分泌水平不受激素作用所影响.激素对单独培养及与ESC共培养模式下的极化EEC顶端及基底端TNF-α与TGF-β分泌水平的差异,提示ESC对激素作用下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方向及分泌水平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购买商品化的溶菌酶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平板扩散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rhLYZ)在体外对几株致病菌及益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梯度稀释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MIC和MBC。分别将重组酶和商品酶做梯度稀释后,滴加到涂布有一定量菌液的MH平板,通过平板扩散法测量各组抑菌环直径大小,从而判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人溶菌酶抑菌活性显著高于标准溶菌酶,低质量浓度的重组酶即可对致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较为敏感,抑菌环直径达到15mm~18mm;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环直径则达到27.5mm。提示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构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与基质细胞(ESC)体外培养研究模型,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性腺激素E2或/和P4对单独培养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ESC对该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激素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P4或与E2同时加入均可显著抑制单独培养EEC中PR与ER的表达(P<0.05);而单独添加E2可轻微促进2种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添加有ESC条件培养液的EEC培养模式中,E2单独作用对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4单独或与E2共同作用下,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均较未加激素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性腺激素对单独培养及与ESC共培养模式下的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相似,P4对山羊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rLspn)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与溶葡球菌酶标准品和两种抗生素相比较,评价rLspn的体外抑菌活性.试纸片法试验结果显示,rLspn有专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无效;rLspn与标准品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显著(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