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冷藏种的常温浸酸标准因品种不同,冷藏天数不同,最佳盐酸刺激量的要求也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品种间也有所差异。781的标准范围比734×782大。在低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2以下。冷藏60天在1.11以下),虽然试验种与对照种的总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实用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种有极显著差异,一般不能达到生产上的要求;在较高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6以上,冷藏60天的在1.15以上),死卵增加显著,总孵化率和实用孵化率都低,并且有许多组合的蚕卵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苏_4×苏_(12)春制越年种实用孵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品种的滞育程度较深.在无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要想使该品种的冷浸种获得满意的实用孵化率,在5℃中最好冷藏50天时间以上.春制越年种要获得满意的孵化成绩,冬季浴种后,在5℃中的人工越冬时间至少要60天以上;在12.5℃温度中感处理时间至少要经过15天胚子才发育到丙_1~+~丙_2,此时方能入库进行第二次冷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行几对原种产卵速度的调查,初步认为各原种的盛产卵时间可从投蛾后5小时(即当日下午2~3点)开始计算,产卵数可达80%以上。产卵有两个高峰,从投蛾到投蛾后第8小时为第一个产卵高峰,第二个产卵高峰在投蛾后第18~26小时。各供试原种在前28小时内不同阶段产出卵中不受精卵率高低无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蚕种生产专业性强,技术环节多,处理上如稍有疏忽,往往导致蚕种事故,给生产上带来损失.我场已有50余年的历史,既有过获得丰收和成功的喜悦,也不乏减产欠收和蚕种事故带来的颓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使今后在工作中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事故,笔者收集、整理了我场近10年来所发生的蚕种事故,以供同仁们在生产工作中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次通过对原种秋星,苏_3×秋_3,781的温汤浸种孵化试验,初步认为:温汤浸种孵化法不仅能应用于多化性品种,而且对现行二化性品种也同样有效。秋星在汤温为125~127°F时,浸汤时间4~8秒。苏_3×秋_3在汤温为127~129°F时,浸汤4~6秒。781在汤温为125~129°F时,浸汤4~5秒,其总孵化率和实用孵化率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到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黑种的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其实用孵化率较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很少。在本试验中,笔者对原种781(华系)、734×782((氵羸)系)采用产卵后自然室温24.5—25.6℃,保护10、20、30天,第1次浸酸华系(781)用比重1.075—1.094,(氵羸)系(734×782)用比重1.076—1.085的盐酸,在酸温46℃时浸溃15分钟,脱酸凉干后在5℃冷藏适当天数后,再按常规冷浸种的方法浸酸,其实用孵化率90%以上,已基本达到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1991年秋,因原种奇缺,我场于7月25日至8月25日期间,发给富顺等四场春季未售完而余下的蚕种(下简称超期冷藏种)计502张(折合300张)。现将各领种单位的饲养情况和制种情况作一简要报道。一、超期冷藏种的技术处理经过。超期冷藏种于1990年10月制种,经人工越夏(在77-78°F中保护15-20天)后,于当年12月4日浴种,12月7日入库用5℃保护进行人工越冬55天,1991年2月1日转入2.5℃进行第一次冷藏,3月11日至3月17日中间感  相似文献   
8.
蚕卵作为一种经济昆虫的种子,由于受饲育季节性和保存时效性的影响,进行余种调剂,实现供求平衡有一定局限性。提前或延长过剩蚕种的有效使用期,满足生产需要,减少经济损失,历来是蚕种界关心的一个课题。蚕种短期冷藏浸酸,延期冷藏,超期冷藏,黑种浸酸冷藏浸酸等都是调节蚕种使用期的  相似文献   
9.
冷浸种入库前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浸酸后蚕种的孵化好坏。对于短期冷藏(35天以内)浸酸种入库前的处理人们更加重视,普遍认为入库胚子以偏嫩为好。据有关资料介绍,在77-78°F,干湿差3-4°F的条件下,盛产卵后经40-45小时,卵色淡赤豆色为入库适期。笔者通过1991、1992两年对短期冷藏(30天和35天)浸酸种入库时期的探讨认为,产卵后在77-78°F,干湿差3-4°F的环境中,经30~50小时入库的苏_3×秋_3、781、782×734三个原种各不同处理间的总孵化率、实用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7532原种两年的孵化成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秋制蚕种隔年秋用,经1991、1992两年采取延长第1次冷藏O℃处理时间或调整浴种前的保护温度,推迟入库时间或两种办法处理相结合等手段,对超期冷藏进行了试验,达到了秋制越年种秋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