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lasgow评分是估计病人神经系统受损、昏迷深度与持续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作为危重病人常规监护内容,定时在护理观察表中进行记录。在国内,尤其是儿科临床尚未普遍应用。1995年5月召开的中华儿科急诊学组年会拟定了新的“小儿危重病人评分法”及“小儿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标准中规定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简称GCS)≤7和瞳孔固定散大为神经系统功能衰竭。我们在1995年6月~11月之间对21例昏迷病人进行改良GCS评分,并同时进行危重病(简称PRISM评分)和昏迷四期评分,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95年6月~11月收治至我院PICU的昏迷病人(不包括危重病人伴轻度神志改变者)21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国外年发病率167~195/10万儿童〔1〕。病脑患儿危重状态包括严重脑水肿、脑疝形成、呼吸衰竭和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导致死亡的原因。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危重症监护病房(P...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休克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合并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和住院时间。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诊断标准也各不相同,因而使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差异很大。相同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3%~85%^[1],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  相似文献   
4.
危重患儿的镇静与镇痛治疗6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重患儿的镇静与镇痛治疗6年回顾北京儿童医院(100045)耿荣陈贤楠樊寻梅齐宇洁王越田宏靳绯有创检查和治疗所致的疼痛与焦虑是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担心的问题。儿童(包括新生儿)和成人一样感觉疼痛,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或表达不确切。近20年来,对如何使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M、IgG、IgA、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观察2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病情程度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M、IgG、IgA、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IgA、CD3+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D4+T细胞、CD8+T细胞、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IgM、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患儿IgA、CD3+T细胞水平低于轻症组,CD4+T细胞、CD8+T细胞、IL-6、hs-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2组的IgM、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IgA、CD3+T细胞水平较低,CD4+T细胞、CD8+T细胞、IL-6、hs-CRP水平较高,且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死亡并中枢性尿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小儿脑死亡合并中枢性尿崩症(DI)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PIC17例脑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DI脑死亡儿发生率为59%(10/17),原发病以颅内感染为主。DI多在脑死亡前24h内出现,其发生与年龄、心肺复苏无明显相关性。垂体加压素可使DI患儿尿量明显减少。 结论DI是小儿脑死亡较常见的特殊临床表现之一,但并非脑死亡的必备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环丙沙星治疗小儿重症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医疗病房 (PICU)重症感染患儿 2 6例 ,环丙沙星用量 10~ 2 0mg·kg-1·d-1,静脉给药 ,疗程 4~ 31d (11± 7)d。结果 用药前培养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 10 0 %。用药 5天后6例培养出 7株耐药菌 ,耐药菌发生率占 2 3 1% (6 / 2 6 )。其中 4例环丙沙星治疗无效改换敏感抗生素。继发霉菌感染者 4例 ,占 15 4% (4 / 2 6 ) ,2例死于霉菌败血症。本组患儿治愈 11例 ,好转出院 6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为 6 5 4% (17/ 2 6 )。耐药菌株出现和霉菌感染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仅 1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 ,副作用发生率为 3 8% (1/ 2 6 )。结论 环丙沙星是治疗儿童严重感染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为NEC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足月NEC患儿资料,根据起病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三组间一般情况、起病情况/基础疾病、住院经过、疾病转归,并对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足月NEC患儿275例,其中母乳喂养69例(25.1%),混合喂养118例(42.9%),配方奶喂养88例(32.0%)。配方奶喂养组起病日龄中位数为6 d,小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H=41.415,P<0.001),其 NEC Ⅲ期(P确切概率=0.008)、CRP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合并腹膜炎、败血症比例,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χ2=32.273、15.158、15.329,P<0.05)。配方奶喂养组合并呼吸衰竭(P确切概率=0.006)、电解质紊乱(χ2=7.522,P=0.023)、休克(P确切概率=0.003)的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治愈率低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89.8% vs. 94.2%、98.3%,χ2=7.137,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NEC合并休克(OR=9.598, 95%CI:1.507~61.112)、代谢性酸中毒(OR=6.632, 95%CI:1.693~25.974) 及NEC Ⅲ期(OR=17.180, 95%CI:1.402~210.524)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理的母乳喂养可以推迟足月NEC的发生,配方奶喂养的足月NEC患儿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多见,治疗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3h,主因“全身皮肤苍白伴呼吸急促3h”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41^+3周,因宫内窘迫,胎心80~110次/min剖宫产出生。生后Apgar评分5分、8分、8分。出生体重3300g,胎盘大面积钙化,血性羊水450ml。距脐带根部10cm处可见脐动脉活动性出血。于当地产院吸氧吸痰、心外按压后因病情危重转入我院。人院查体:神志清,呼吸促,全身皮肤苍白。血压50/27mmHg。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3h,主因“全身皮肤苍白伴呼吸急促3h”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41~( 3)周,因宫内窘迫,胎心80~110次/min剖宫产出生。生后Apgar评分5分、8分、8分。出生体重3300g,胎盘大面积钙化,血性羊水450ml。距脐带根部10cm处可见脐动脉活动性出血。于当地产院吸氧吸痰、心外按压后因病情危重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呼吸促,全身皮肤苍白。血压50/27mmHg。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