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30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严重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各 1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5 3.3%、40 %。随访中共死亡 1 7例 ,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 9例 ,肝功能衰竭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结论 :理性选择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缺血对犬自体移植肝和胆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简易狗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肝动脉缺血(HAI)对移植肝和胆管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灌注后肝、胆细胞轻度水肿,线粒体基质疏松,嵴较模糊;HAI3小时,肝、胆细胞水肿明显加重,胞质疏松,线粒体扩大,嵴断裂或消失,部分空泡变异出现絮状电子致密斑,内质同明显扩张,核糖体解聚。表明HAI对供肝及胆管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提示肝脏移植后HAI是某些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脾肾分流加烃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适应证的选择,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当血浆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小于20%,可实施联合术;而当ICGR15大于25%,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P)的游离层面,寻找疝膜解剖的标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男性单侧原发疝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对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进行再认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5例腹膜破裂,23例血清肿,3例阴囊血肿,无补片感染,无复发,手术过程清楚显示各个重要结构,以膜解剖理念完成各个间隙的进入与贯通,有三个重要的间隙,位于腹壁中央的R间隙(Retzius间隙),位于侧方的B间隙(Bogros间隙)以及两者中间的D间隙,即危险三角(Doom三角)间隙,通过器械贯通,形成一个连续的层面,达到补片植入、修补缺损的目的。结论通过对腹股沟区各种筋膜、各个间隙的认识,增加手术流畅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形成疝修补膜解剖的标准模型,对临床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11)岁,年龄范围为16~83岁。1025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值为14.3%,其中高RDW(RDW-CV>14.3%)病人347例,低RDW(RDW-CV≤14.3%)病人678例。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及生存情况。(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高RDW病人年龄(≤70岁、>70岁),肝硬化(无、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或C级),甲胎蛋白(≤200μg/L、>200μg/L),肿瘤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313、34例,152、186例,161、53例,158、143例,186、109例;低RDW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41、37例,359、310例,415、48例,367、227例,547、1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9,6.787,23.906,7.114,34.375,P<0.05)。(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RDW-CV、肿瘤长径、肿瘤数目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88,1.432,1.534,1.455,2.813,1.505,95%可信区间为1.004~1.920,1.086~1.887,1.263~1.864,1.211~1.748,2.293~3.450,1.173~1.9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CV、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20,1.340,2.427,1.438,95%可信区间为1.007~1.032,1.027~1.749,1.801~3.272,1.057~1.956,P<0.05)。(3)随访及生存情况:10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0,P<0.05)。(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针对年龄、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3个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954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0,P<0.05)。71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459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76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0,P<0.05)。487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05)。733例单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0,P<0.05)。240例多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0,P<0.05)。结论术前RDW可预测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高RDW病人预后更差。RDW在年龄≤70岁和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吉鸿  黎一鸣  徐金铠  杨文彬  曹罡  徐心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284-1285,1290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肠“J”形袢式吻合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单吻合器结肠“J”形衤半式吻合法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共24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结论单吻合器结肠“J”形衤半式吻合用于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更符合生理等优点,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及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方法检索Medline、Elsevier、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2.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671篇,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为:再出血率为2l%(95%CI:0.18~0.24),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95%CI:0.02~0.06),腹水发生率为29%(95%CI:0.14~0.47);手术死亡率为3%(95%CI:0.02~0.04),死亡率为23%(95%CI:0.15~0.33)。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具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临床最为常见且易导致死亡的是再出血,有必要对该术式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