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KCN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房颤(IA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4例IAF患者(IAF组)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子收集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KCNA5 SNP(rs3741930、rs1056468)的分布,基于不同基因型(rs3741930、rs1056468)将IAF患者分为两组,比较IAF患者不同基因型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KCNA5基因rs3741930位点CC、CT、TT在IAF组、对照组中实际分布与预期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A5基因rs1056468位点AA、AT、TT在IAF组、对照组中实际分布与预期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AF组rs3741930位点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CT、TT基因型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F组rs1056468位点AA、AT、TT和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AF患者rs3741930位点CC与CT+TT基因型年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高于CT+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F患者rs1056468位点AA与AT+TT基因型年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患者BMI低于AT+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CNA5基因SNP rs3741930与IAF发病有关,C等位基因携带人群更易患病。  相似文献   
2.
霉酚酸酯治疗肾病综合征8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院于1998年12月开始应用霉酚酸酯(MM)。治疗成人及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综)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治疗对象 原发性难治性肾综7例,女4例,男3例,年龄28-42岁6例;1例为8岁男童,病程6个月~3年。激素抵抗型4型(其中1例肾活检诊断为微小病变型),激素依赖型2例,因激素、环孢素(CSA)副作用停止用药1例, IV型狼疮肾炎( LN)顽固性肾综 1例(经肾活检诊断)。有肾功能损害2例,其中1例曾血透治疗2次。 治疗方法成人服 MMF1.0 g bid,儿童服20 m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CN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房颤(IA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4例IAF患者(IAF组)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子收集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KCNA5 SNP(rs3741930、rs1056468)的分布,基于不同基因型(rs3741930、rs1056468)将IAF患者分为两组,比较IAF患者不同基因型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KCNA5基因rs3741930位点CC、CT、TT在IAF组、对照组中实际分布与预期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A5基因rs1056468位点AA、AT、TT在IAF组、对照组中实际分布与预期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AF组rs3741930位点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CT、TT基因型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F组rs1056468位点AA、AT、TT和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AF患者rs3741930位点CC与CT+TT基因型年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高于CT+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F患者rs1056468位点AA与AT+TT基因型年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患者BMI低于AT+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CNA5基因SNP rs3741930与IAF发病有关,C等位基因携带人群更易患病。  相似文献   
4.
陈文  黄茂芹 《海南医学》1996,(4):238-240
由于透析疗法的进步,透析患者可以生存二十年以上[1]。因此,为慢性透析患者制备一个较好的动静脉内瘘,保护好静脉内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延长使用时间,是直接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2]。我院1988年开始应用钛轮针作快速、简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手术全部由内科医师操作,经过58例患者4639次血液透析,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和血流量不足。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58例患者,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平均363岁。58例均是各种原因所致的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4例,多…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的肾毒性浅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并发肿胀手综合征三例陈文陈裕盛黄茂芹陈维飞周英志肿胀手综合征是动静脉内瘘少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慢性血液透析的不利因素之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治3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男性患者,原发病...  相似文献   
7.
<正>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病,但淋菌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作者半年来应用泰能治疗急性淋菌性尿道炎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1995年4月至10月本院门诊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8—53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心脉通胶囊联合贝尼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弹性功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贝尼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心脉通胶囊+贝尼地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8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5例IE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为30.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2.31%,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革兰阳性菌12株,真菌5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激素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工作中在病原菌培养结果出来以前,应优先考虑使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替罗非班组;观察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复流及并发出血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血因子[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黏附分子(sICAM-1和sVCAM-1) 结果3组最终人选患者分别为38例、39例和39例;3组间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替罗非班组达到TIMl3级血流者(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较对照组(22例)高(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2.8%和5.1%)高于对照组(2.6%)(P<0.05),但在常规剂量及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TF为(387±95)ng/L,vWF为(290士45)μg/L,sICAM-I为(35.6±2.1)μg/L,sVCAM-I为(34.1±2.4)μg/L]相比,替罗非班组凝血因子[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TF分别为(208±73)ng/L和(232±79)ng/L.vWF分别为(182±58)μg/L和(195±39)μg/L3,细胞黏附分子(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术后72 hsICAM-I分别为(22.9±2.0)μg/L和(23.5±2.2)/μg/L,sVCAM-I分别为(23.2±2.1)/μg/L和(24.9 ±2.6)μg/L]较低(P<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小剂量相对于常规剂量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并可能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