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将2009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我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80例.观察组采取B超对患儿进行小儿肠套叠诊断及临床辅助治疗,对照组采取腹部平片对患儿进行小儿肠套叠诊断及临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复位成功率.结果 通过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57.50%),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复位成功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具有安全、精确等特点,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深受临床的支持与关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B超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每组59例,X线引导组患者给予在X线片引导下小针刀治疗,B超引导组患者给予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疼痛评估和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中穿刺成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疗效.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B超引导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超引导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可有效提高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治疗中穿刺成功率,缓解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原发脾脏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脾脏良性肿瘤45例,其中脾血管瘤21例,脾囊肿11例,脾淋巴管瘤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脾错构瘤1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脾脏恶性肿瘤13例,其中脾脏B细胞淋巴瘤11例,脾脏霍奇金淋巴瘤及脾脏血管肉瘤各1例。B超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全组行脾切除术51例,其中开腹脾切除术2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部分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2例。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9个月~9年,平均随访时间(43.8±21.3)个月,41例脾脏良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1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3.6%和27.2%。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不仅是脾脏肿瘤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要的确诊方法。脾脏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脾切除术以保留脾脏功能。早期手术及术后联合放化疗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异位妊娠属于妇科急腹症,处理不及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传统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或者腹腔镜治疗。近年来,超声下介入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微创,费用低,疗效可靠,对再次受孕影响小等特点,前景看好。我院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对选择性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口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共计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2003年2月以来,运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酒精,非手术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及妇科囊肿8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韦慧琴  黄祯 《中外医疗》2009,28(32):152-152
本文以我院68例高龄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为例,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的安静期、苏醒期和清醒期3个阶段探讨了对术后复苏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亚硫酸氢测序、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EC患者的术后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的表达,分析SF-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C组织中SF-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SF-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级和病理类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在E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4)EC组织中S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胞嘧啶百分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2%vs 40.9%,P0.05)。结论:EC组织中SF-1启动子呈低甲基化,SF-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F-1蛋白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蛋白家族,参与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影响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在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肠促胰岛素,与其受体相结合可激活相应偶联的信号传导通路,产生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与分化、改善心肌功能、营养及保护神经等生理学效应,且部分效应可由mTOR介导.GLP-1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GLP-1受体(GLP-1R)结合发挥作用.GLP-1R是由463个氨基酸组成的7次跨膜螺旋G蛋白偶联受体,其氨基端胞外段在GLP-1与GLP-1R的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第三段胞内环中的结构域则与G蛋白有效偶联.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膈的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其发生率为1/万~4.5/万,胎儿期发生率可能会更高(由于本病胎儿可死于宫内或出生后很快死亡且未经病理证实,而未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10.
黄祯 《医药世界》2010,(4):302-302
1病历摘要男,60岁。主因下腹部痛并可触及肿物2d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肿大,莫菲氏征阴性,左下腹可触及约5cm×4cm×3cm肿物,质硬,压痛,活动度可,表面光滑,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叩鼓,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丙肝三项、空腹血糖均正常,心电图示窦缓55次/min。B超示:下腹部可见一低团声肿物。前列腺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