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医药卫生   24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aF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主动脉内皮细胞。将浓度为 5ng/ml,10ng/ml,2 0ng/ml的aFGF分别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作为实验组(Ⅰ~Ⅲ组 ) ,不加aFGF的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 2 4h、48h和 72h应用MTT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从大鼠主动脉成功地获取了内皮细胞。 3天内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内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 :培养 2 4h ,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无统计学差异 ;48h和 72h时 ,Ⅱ、Ⅲ组与对照组以及与Ⅰ组两两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各时间段内 ,Ⅰ组与对照组 ,Ⅲ组与Ⅱ组比较 ,细胞数改变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aFGF有非常明显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促血管形成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转染血管生成素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基因转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移植于置入Ameriod缩窄环的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上,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核磁心肌灌注成像、病理学观察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置环后的动物均为有效的动物模型.转染血管生成索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侧支血管增生明显,血管计数增加,Rentrop分数、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梗死区缩小而移植细胞的成活率高.结论 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联合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联合瓣膜合并巨大左室病人瓣膜替换术的疗效。结果 1990年1月至1998年6月间共59例联合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室病人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其中保留二尖瓣全或后瓣下结构21例,行三尖瓣成形术42例,左房折叠术11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25例,晚期死亡4列,占2.67%。影响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重度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cm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长素对缺血心肌促血管生长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对缺血性心肌的促血管生长作用,以评坐其应用于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先期成功表达的基因重组人血管生长素衍生物Asp116His。对民肌梗死模型兔的缺血心肌边缘部作直接心肌内注射。注射后5d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并取注射点心肌切片作常规病理理苏木精=工染色,VB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用药心脏表面注射点周围心肌缺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闰  相似文献   
5.
研究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理想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69只猫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观察测各组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心肌细胞膜ATPase活性心肌细胞膜蛋白颗粒的形态变化。结果组Ⅰ各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升主动脉阻断期间,组Ⅱ-ⅢaK-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ACC15min us ACC60min,P〈0.01),组ⅡCaMg-ATPase活性单位面积心肌细胞膜蛋白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产生的内皮细胞和去细胞异种天然瓣膜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的可行性.方法:以含EGF、bFGF、IGF和肝素的M199培养液培养绵羊原代BMSCs,并以VEGF诱导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采用去污剂和酶消化法制作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通过静态种植方法构建TEHV.经H-E染色、免疫组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TEHV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诱导分化产生的内皮细胞在去细胞瓣叶支架及整体瓣膜支架上呈单层生长,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瓣叶表面细胞呈梭形, 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BMSCs诱导分化产生的内皮细胞具有与成熟内皮细胞相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BMSCs诱导分化内皮细胞构建TEHV更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原核表达的hyrdC纯化蛋白及相应单克隆抗体,并以该抗体初步检测胃癌中hyrdC蛋白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获取人hyrdC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纯化得到TRX-hyrdC融合蛋白,将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制备抗hyrdC单克隆抗体,以ELISA、Western印迹法筛选及鉴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比较胃癌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hyrdC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hyrdC ORF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一致.所获TRX-hyrd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获得2株分泌抗hyrdC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Western印迹法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结合人hyrdC蛋白;SP法测定显示,hyrd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抗hyrdC单克隆抗体;SP法测定胃癌组织与瘤旁正常组织中hyrdC抗体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导致食管癌发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体外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成为研究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及恶性转化的必要条件.国内关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罕见.我们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1],成功建立了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方法,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与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肿瘤的生长浸润依赖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内血管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以前的研究认为,构成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可能源自宿主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成血管细胞或已形成的血管壁内皮细胞。马赛克血管和拟血管生成丰富了肿瘤新生血管理论,但其理论认为血管可以在内皮缺如的情况下形成。这样就对传统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拟应用肿瘤干细胞理论来解释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比较同种同基因和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了解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移植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同基因大鼠心脏移植组术后1、3、5天心肌可见轻度水肿,心肌细胞结构正常,无变性坏死。异基因大鼠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排斥反应显著,组织学分级在3A级以上。结论 同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大鼠术后3~5天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峰期,尤以第5天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