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睫状体冷冻术后眼痛症状的成因及联合前房穿刺术后对减轻眼痛症状的帮助.方法本文对我科实施单纯睫状体冷冻术的23例23跟(A组)及实施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前房穿刺术的8例8眼(B组)出现疼痛及其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出现疼痛症状的为23例23眼(100%),持续时间3~10 d,平均6.8 d;B组出现疼痛症状的4例4眼(50%),持续时间1~3 d,平均2.3 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前房穿刺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中央角膜厚度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2月间,正常健康人群50例做为对照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做为观察组,用超声测厚仪检测两组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两组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34.2±30.2)μm,观察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41.5±31.4)μm,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疾病进展程度,轻度者中央角膜厚度正常,中度者中央角膜厚度较薄,重度者中央角膜厚度较厚,呈负性增长。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正常人群相比,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差异。中央角膜厚度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进展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在小梁切除术后局部应用的抗瘢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然  王立 《广东医学》2002,23(5):537-538
目的:探讨α-干扰素在小梁切除术后局部应用的抗纤维增殖作用。方法:对26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1个月内)滤过泡形成不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局部滴用浓度为10ug/ml的α-1b滴眼液,用药时间1周至1个月,同时观察视力,角膜,滤过泡,眼压的变化,随访时间6-18个月,并与既往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眼(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21眼滤过泡形成良好,5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眼液。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成不良者局部滴用干扰素可改善滤过功能,促进滤过泡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结合液氮深低温冻存技术与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猪角膜免疫原性影响情况及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新鲜猪角膜,以13mm直径环钻制取角膜标本,依次放入四种冷冻保护液中冷平衡,“简化四步法”程序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前40℃水浴复温。地塞米松作用组以同法制备植片,前三步冷平衡同前,最后分别放入含0.01,0.03,0.05mg/mL地塞米松保护液中4℃孵育18h,再程序降温液氮冻存。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新鲜组)、程序冻存组、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Ⅰ、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Ⅱ和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Ⅲ,每组10只。各组角膜植入到BALB/c小鼠背部皮下,术后14d取出,做石蜡包埋,HE染色、CD25和Fas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

结果:术后14d剖取角膜植片,见植片与周围组织粘连,植片明显肿胀,半透明,色微黄。HE染色结果:新鲜组角膜植片全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程序冻存组角膜浸润细胞较新鲜组减少,多位于内皮和上皮层分布; 地塞米松作用各组细胞浸润数最少。免疫组化显示:新鲜组植片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最多,与程序冻存组、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程序冻存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地塞米松作用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最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在0.01~0.05mg/mL范围内无浓度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护理,从而降低新生儿伤残率死亡率。方法对收治的3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复苏与复苏后护理。结果 32例新生儿痊愈出院31例,死亡1例。结论正确有效的复苏后护理措施和严密监测病情能提高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指在围产期时窒息使婴儿脑部缺氧或者缺血而形成的一种脑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婴儿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该病症多发于足月儿,但在早产儿上也有发生,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宫内窘迫,比如羊水异常、脐带异常等,在分娩后容易出现窒息。目前在临床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证明,亚低温对新生动物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主要对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护理展开了阐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吸痰护理、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给予健康指导。认为做好新生儿的各项护理工作,对治疗和预防新生儿肺炎、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提高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成功率。方法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常规的复合小梁切除中将小梁切除的步骤加以改良,把自体巩膜条嵌于切口处,以助维持滤过泡。术后随诊18~36个月。结果6例至今眼压在正常范围,1例术后加用降眼压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自体巩膜条嵌于巩膜瓣下的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