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Dixin’根治术术后炎症反应与早期康复情况。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2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直肠癌Dixon’根治术腹腔镜组80例,开腹组5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CRP)。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d、第3d、第5d、第7d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Dixon’根治术术后炎症反应与开腹手术相似。早期康复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同源基因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gene 1,PDX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测定AGS、BCG823、SGC7901等三株胃癌细胞中PDX1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胃癌组织芯片中PDX1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DX1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转染后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胃癌细胞中PDX1、胃癌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芯片中包括腺癌110例,黏液腺癌 18例,印戒细胞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DX1蛋白表达呈高水平,而在胃癌组织中PDX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或缺失(P<0.05)。PDX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PDX1表达载体经转染后,PDX1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PCNA、Ki-67表达水平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PDX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在胃癌病情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9.37±8.32μg/L VS 21.38±6.25μg/L P<0.01),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759倍(OR=1.759,95%CI:1.150-2.691),携带T等位基因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1.85±8.73μg/L VS 45.08±8.86μg/L P<0.01)。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病人89例,用随机分组法将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开腹组(n=44)和腹腔镜组(n=45),观察病人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排尿功能和肛门功能等。结果腹腔镜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排尿功能和肛门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T4期胃癌的经验。方法对行联合脏器切除的31例T4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胰腺11例次,横结肠9例次,肝脏5例次,脾4例次,胆囊1例次,膈肌1例次;淋巴结有转移24例(77.42%)。根治组18例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1%、33.33%、22.22%;姑息组13例中分别为30.77%、7.67%、0。结论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提高T4期胃癌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方法将92例行TME直肠癌病人与73例行非TME手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患者生存率、吻合口瘘、术中副损伤等方面对TME和非TME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TME组在手术后复发率、1年及3年的生存率、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TME组(P<0.01或0.05),而在吻合口瘘、肛门功能障碍方面,TME组略高于非TME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ME与传统直肠癌手术比较,能够减少直肠癌手术的某些并发症,是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切除术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2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6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并接受相同的围术期治疗;开腹组按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所制订的手术规范进行,腹腔镜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肛门排气、留置导尿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较多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microRNA-124(miR-124)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并且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miR-124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q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系MGC803、AGS、MNK-45、SGC-7901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124的表达。用miR-124模拟物(miR-124模拟物组)及miR-124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至MGC803细胞后,用CCK-8法及细胞克隆实验检测MGC803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PI3K和p-Akt蛋白水平,qRT-PCR检测PI3K和Akt mRNA 表达。结果: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miR-124在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4模拟物组转染后的OD450值与细胞克隆形成数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PI3K、Akt、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PI3K和Akt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miR-124表达的下调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该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