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 protein,ANGPTL)2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普宁华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入选6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ANGPTL2浓度的差异。在实验组中进一步通过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动脉硬化风险与血清ANGPTL2浓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中ANGPTL2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890.3±228.6)ng/L vs.(1 019.3±166.3)ng/L,P0.001]。实验组中高风险斑块亚组ANGPTL2浓度显著高于低风险斑块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590.3±228.6)ng/L vs.(2 267.2±202.6)ng/L,P0.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ANGPTL2是高危斑块风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NGPTL2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及危险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密切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pH改善与PaCO2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MES)的形成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率(PLR)的关系。方法自2018年1~6月,从我院心内超声科确诊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筛选出不稳定性斑块患者135例,监测每个患者外周血PLR的值,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鉴定,根据检测结果分为MES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各73例和62例。结果 MES阳性组和阴性组基线差异主要表现在吸烟史(P=0.034)、低密度脂蛋白(P=0.055)和总胆固醇含量(P=0.011)。MES阳性组患者外周血PLR值显著高于MES阴性组[(197±73)vs (121±55),P 0.001]。根据PLR的中位值(152)将135例患者被分成高PLR组和低PLR组,亚组分析显示MES阳性组中高PLR的患者比例显著大于MES阴性组(61.64%vs 37.10%,P=0.00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的高低同低密度脂蛋白(r=0.403,P=0.018)、总胆固醇(r=0.447,P=0.007)、甘油三酯(r=0.387,P 0.001)、同型半光氨酸(r=0.536,P 0.001)及IMT厚度(r=0.572,P 0.001)正相关。结论外周血PLR值的大小同颈动脉粥样硬化MES的形成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分子标记物应用于斑块发生发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特指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伴有心源性休克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ICU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经综合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首先必须尽快地纠正低氧血症,在药物控制肺水肿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应重点维持循环的稳定,要依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个体化的滴定式治疗,而且对因治疗必须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超声心电图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治疗1年后超声心电图的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减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88例CHF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明显提高,血清NT-pro BNP、hs-CRP、IL-6、TNF-α均明显降低,且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