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6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对烧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Gln)颗粒对烧(创)伤及大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受试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ln组口服或管饲Gln 0.5 g·kg-1·d-1,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疗程均为7 d.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蛋白代谢、免疫功能、肝和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伤后两组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甘露醇(L/M)]及尿氮排量均明显增高;但Gln组用药7 d后血浆Gln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增加38.04%(P<0.01).Gln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幅分别为21.19%、51.11%、57.54%.血浆DAO活性、L/M比值、内毒素含量及尿氮排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幅分别为47.26%、52.18%、22.22%、27.78%(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用约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便秘等,2~3 d后自行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Gln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减轻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并能促进机体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分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FCA包裹rhTNF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增强TNF抗结肠癌作用的方法。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FCA包裹rhTNF对移植瘤体积、瘤重及抑瘤率等变化的影响。结果: FCA包裹rhTNF对人结肠腺癌裸小鼠移植瘤体积、瘤重、生长及抑瘤率等抑制作用均较rhTNF明显增强;对裸小鼠体重及全身情况的影响较单用thTNF明显减轻。结论:FCA增强rhTNF的抗结肠癌作用、减轻rhTNF的副作用,可能与FCA包裹后使rhTNF在肿瘤灶内持续缓慢释放、半衰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2例,其中17例单纯STC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例行全结肠及部分间肠切贮袋肛管吻合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均加行改良式On‘s直肠悬吊、盆底抬高、子宫悬吊术;4例加盆底疝修复术;6例加直肠产膨出修补术。结果 17例单纯STC患者痊愈率100%(17/17),排便  相似文献   
4.
做好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的各个环节对提高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尽量缩短院前时间,做好院前急救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处理好检诊和早期手术的关系;掌握多发伤的伤情特点和救治程序,做好多专业的合作;救治过程中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舱内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后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12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各60只,采用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爆炸后0.5 h内、3、8、24、48 h和72 h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标本,检测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 大鼠爆炸后血清和肠道组织内MDA水平持续升高,伤后0.5 h内升高显著(P<0.05),3~8 h上升最快,24 h达峰值;舱内组较舱外组升高显著(P<0.05).SOD、GSH-Px活性在伤后早期略有升高,继而进行性下降,24 h达最低值;舱内组下降速度较舱外组快(P<0.05).MDA水平达峰值及SOD、GSH-Px活性达低谷后逐渐恢复,舱内组恢复较慢.血清和肠道组织MDA含量及GSH-Px活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鼠舱室爆炸致腹部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较开阔地爆炸出现早、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大鼠腹部爆炸伤后肠道的继发性损害.检测血清MDA含量和GSH-Px活性可作为伤后肠道组织过氧化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黄显凯副教授张胜本,张连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外科(630037)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关系结直肠癌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对结直肠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1980年至1993年共收治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7.
报告慢传输性便秘(STC)17例。便次减少到1次/4~14d,均有长期刺激性泻剂的应用史,2/3有出口性便秘(OOC)史。结肠传输试验均延长,2/3以上排粪造影有变化。50%有性激素异常。结肠外观正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1/3有乙状结肠冗长,同时有盆底下降(PFP)、盆底疝、直肠内套叠(IRP)、子宫内脱垂及后倒(UP)等变化。作全结肠切除15例,乙状结肠切除2例,分别作回直及结直吻合;同时作直肠悬吊,盆底疝修补及抬高,纠正了子宫的脱垂和后倒等处理。病理大体变化不大,镜下常规检查无特殊,但嗜银染色均有肌间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有空泡形成及变性,有的细胞减少。术后恢复良好,1例2年后便次减少,1例5年后有排出困难。讨论了手术指征与方法。强调扩大切除传输缓慢的肠段外,对同时存在的OOC盆底变化(IRP、UP、PFP及盆底疝)应同时处理和纠正。本病发病有可能为性激素紊乱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便次减少,或因产伤、长期摒便形成的OOC所产生的坠胀等症状,被医生或病人本身长期滥用刺激性泻剂的不良结果。由此提出有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肌电生理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输型便秘(STC)的发生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并测定其结肠的肌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减慢,振幅降低;餐后峰电位发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短,表明胃结肠反射明显减弱。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对结肠肠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这在STC的发生机理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亮  陈林  黄显凯 《重庆医学》2007,36(22):2259-2260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血清ESM-1的变化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25例,检测患者外周血ESM-1浓度,将患者按照ISS评分、并发脓毒血症与否分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伤组第7天血清ESM-1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伤组第7天较轻伤组的血清ESM-1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间比较,第3、7天血清ESM-1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ESM-1水平变化对脓毒症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有效防治创伤后脏器功能损害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胆管炎时大鼠肝组织ICAM-1与循环PMN表面CD11b、CD18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胆道感染时ICAM-1 m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转录表达强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N表达CD11b及CD18的阳性率.结果:ICAM-1 mRNA原位杂交显示胆道感染3 h后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内皮细胞阳性反应增强,12 h阳性反应最强.斑点杂交显示胆道感染后3 h肝组织ICAM-1 mRNA含量开始增高,12 h达高峰.循环PMN表达CD11b和CD18的阳性率3 h以后明显增高.结论:胆道感染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等表面ICAM-1与循环PMN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