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SMP)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PTMEG-MDI)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为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TMEG-MDI植入实验组大鼠后肢皮下,对照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埋植PTMEG-MDI,分别于术后3d及1,2,4周抽血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HE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组动物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植入后周围组织反应符合一般炎症变化的转归规律。结论: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PTMEG-MDI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发展性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改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类别一致同一时间上课的两个班,干预班实施发展性心理干预方案,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连续进行10周;对照班不做干预。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化测量量表(EOM-EIS-2)、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EISM S)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班AEICS总分干预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7.9±13.1)vs.(0.8±11.2),P0.01];干预班EOM-EIS-2总体扩散和获得得分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1.9±6.9)vs.(3.3±8.2),(5.5±7.3)vs.(-0.3±7.2);P0.01],而总体延缓和早闭得分的变化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班EISM S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愿望得分的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1.2±2.8)vs.(-0.2±2.9),(0.3±2.5)vs.(-0.9±2.7);P0.01],而过去危机得分的变化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发展性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减少、避免输血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用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做抗体筛查进行比较,用谱细胞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 12例受血者中抗体筛查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两法比较无差异;抗体效价检查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P0.05),Rh系统阳性率为41.6%,其他系统阳性率为8.3%。结论两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的符合率及谱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无差异,但对抗体的灵敏度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并且微柱法操作标准化、自动化、重复性好,所需标本量少,结果易判读,应作为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对2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一步作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相合符合率、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类型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率为84.5%;凝聚胺法为90.3%(P〈0.05);②存在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其自身抗体的类型分别是抗-IgG+抗-C3d占56.3%,抗-IgG占31.3%、抗-C3d占12.5%;③交叉配血相合的176例肝硬化患者及交叉配血出现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均未观察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凝聚胺法比较,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敏感性更高;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出现的自身抗体其抗体类型多为抗-IgG+抗-C3d。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护理专业实习生智谋水平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现况进行调查,探讨两者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智谋量表、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对江西省多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6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智谋总分为(81.89±14.93)分,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智谋得分为(45.47±9.30)分,社会智谋得分为(36.42±7.10)分;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分为(92.83±17.01)分,智谋总分及其个人智谋、社会智谋维度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呈正相关(r>0,P<0.01).结论 护理专业实习生智谋水平能够影响其临床实习适应能力,临床护理教育者应该结合护理专业实习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智谋训练,从而提高其临床实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结果 (1)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P<0.05).(2)输血2~5次的21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6次以上的28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10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5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病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严重产后出血(severe postpartum haemorrhage,SPPH)血液复苏工作的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间SPPH的的临床资料,观察出血量大、输血量多的产妇的构成比以及输入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浆:血小板(platelets,PLT)的比例等。结果(1)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massive life-threatening postpartum Haemorrhage,MLTPPH)、非MLTPPH的构成比分别为1 1.1%和88.9%;(2)MLTPPH组存在产后出血(postpartum haemorrhage,PPH)危险因素≥2项的构成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发生率及产妇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MLTPPH组(33.3%vs.6.3%P=0.013,66.7%vs.1.0%P=0.000,16.7%vs.0.0%P=0.011);(3)输注RBC、血浆超过8单位的SPPH分别为11.1%和13.9%;(4)SPPH输入的RBC...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为减少、避免输血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用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做抗体筛查进行比较,用谱细胞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12例受血者中抗体筛查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两法比较无差异;抗体效价检查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P〈0.05),Rh系统阳性率为41.6%,其他系统阳性率为8.3%。结论两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的符合率及谱细胞检测阳性率均元差异,但对抗体的灵敏度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并且微柱法操作标准化、自动化、重复性好,所需标本量少,结果易判读,应作为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81例ABO血型不合,拟诊为HDN的新生儿标本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相符27例、21例,符合率33.3%、25.9%,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符合50例、56例,符合率61.7%、69.1%,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符合57例、64例,符合率70.4%、79.0%,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在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灵敏度高。微柱法操作简便、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尤其表现在放散试验和游离试验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