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直肌鞘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RSH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0.6岁,其中接受抗凝治疗5例,抗血小板治疗2例。分析患者症状、体征、血肿解剖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2例RSH中位于上腹部4例、下腹部8例。10例有突发腹痛症状,11例可触及腹壁包块并明显压痛。12例行腹部CT平扫均正确诊断,其中Ⅰ型血肿8例、Ⅱ型2例、Ⅲ型2例。11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1例经保守治疗血肿液化后行穿刺引流术,血肿完全吸收。结论:RSH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突发腹痛并腹壁包块,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住院结核病疑似病例217例,常规进行相关检测及IGRAs试验,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结核诊断依据分为2组,结核确诊和临床诊断组81例,无结核证据组136例,观察IGRAs试验结果。结果IGRAs试验敏感度为93.83%(76/81),其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95.74%、91.17%,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84.56%(115/136)。其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特异度分别为80.00%、91.07%,肺外结核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肺结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单位皮肤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9%、62.50%。IGRAs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ST皮肤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s试验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中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在排除结核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内促炎/抗炎介质的水平变化,阐明COPD气道局部炎症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第1d(加重期组)和治疗1周缓解后(缓解期组)、43例COPD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以及28例健康对照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各14例)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75(sTNF-R55、sTNF-R75)水平,以及肺功能(FEV1、FEV1%pred、FEV1/FV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OPD缓解期较加重期TNF-α浓度显著下降(P<0.05),sTNF-R55浓度显著上升(P<0.05),sTNF-R75浓度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和缓解期诱导痰中TNF-α和sTNF-R55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吸烟组TNF-α水平高于不吸烟组,sTNF-R55水平低于不吸烟组。加重期组痰TNF-α水平与FEV1、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而sTNF-R55和sTNF-R75水平与FEV1、FEV1%pred呈显著正相关。稳定期组FEV1与sTNF-R5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sTNF-R55、sTNF-R75水平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各期COPD患者气道内存在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的失衡,抗炎介质水平增加有利于临床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失肺综合征CT图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5例消失肺综合征患者的CT图像,分析不同的CT表现类型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15例消失肺综合征患者中单侧受累10例,双侧受累5例.CT表现为患肺中上肺野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肺大疱,直径5~35 cm,大疱壁及大疱间隔纤细,病变区肺纹理稀疏或消失,周围未受累区域肺纹理受压聚拢.单发型3例表现为一侧肺单发巨大肺大疱,临床症状轻,手术效果好;多发型10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多发中等大小肺大疱(多位于胸膜下并伴有不同程度肺气肿),多有明显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有效;弥漫型2例表现为一侧肺体积明显增大并弥漫大小不等肺大疱(体积较多发型大,分隔不完整),临床症状重,手术效果差.结论 消失肺综合征CT表现为患肺中上肺野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肺大疱,病变区肺纹理稀疏或消失.CT检查能够明确消失肺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对评估病变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AFP、CA199、CA125与腹水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慢性肝炎患者217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血清CA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进行性增加.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提高,与同一Child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其血清CA125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轻度升高,但与肝硬化程度、腹水的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对衡量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腹水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血中轻度升高,但与腹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40 d,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体重下降。查体:右肩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可,右肩锁关节处肿胀,扪及质硬肿物,位置固定,压痛明显,皮温不高,右手活动、感觉良好,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血沉、C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脓毒血症时有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活性,血浆促炎介质TNF-α及抗炎介质IL-4的变化,探讨其关系。【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体质量280 ~ 3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组,每组再分12 h,24 h,48 h三亚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大鼠脓毒血症模型,ELASA方法测定有核细胞的PPARγ活性及血浆中IL-4的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脓毒血症组大鼠血浆促炎介质TNF-α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升高明显,分别为(162 ± 32 vs 31 ± 7, 32 ± 8) pg/mL,随时间延长有上升趋势,在术后2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状态,抗炎介质IL-4水平也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分别为89 ± 25 vs 41 ± 7, 41 ± 7) pg/mL,并呈持续性升高(70 ± 5, 75 ± 8, 122 ± 11) pg/mL,存在促炎和抗炎平衡失调?脓毒血症组大鼠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0.263 ± 0.017, vs 0.292 ± 0.005, 0.294 ± 0.007)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脓毒血症组大鼠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与血浆促炎介质TNF-α水平呈负相关, r = -0.655,P = 0.040。【结论】 脓毒血症大鼠存在炎症-抗炎系统失衡,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下降,且与血浆促炎介质TNF-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对照,评估双源CT(DSCT)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模式心脏扫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模式下DSCT检查及经胸二维ECG检查(双平面Simpson法),将ECG对心功能参数的测量结果作为对照,评估DSCT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 DSC T所获心脏舒张末期时相范围为90%-100% R‐R间期,收缩末期时相范围为30%-40%R‐R间期。DSCT心内、外膜轮廓手动校正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 )、收缩末期容积(ESV )、每搏输出量(SV)测量值均大于校正后(P<0.001),但校正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与ECG对EDV、ESV、SV及LVEF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的各项测量值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1),Bland‐Altman分析示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技术能满足左心功能分析的需要,对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及其功能的评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心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心病患者,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男61例,女79例,平均年龄(6.7±5.5)岁.使用西门子公司的双源CT扫描机扫描,将术前DSCT及Echo的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140例患者共发现心血管异常675处,其中心内结构异常371处, 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2%、86.5%、90.3%,DSCT与Echo、Echo与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DSCT(χ2=10.230,P<0.05);心外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 (χ2=22.321,P<0.05),而DSCT与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对先心病心、内外结构异常诊断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83.1%、93.9%,DSCT、Echo两者总准确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347,P>0.05),而两者联合诊断总准确率明显高于DSCT或Echo(P<0.001).结论 DSCT对先心病特别是复杂型先心病的手术方案制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8岁.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2007年12月30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口唇轻度紫绀,左侧桡动脉及左侧颈动脉搏动微弱,右上肢血压93/6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54/32 mm Hg.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左锁骨上窝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外院超声心动图提示:法乐四联症,主动脉右弓右降,动脉导管未闭.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心脏增大,主动脉右弓右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