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226、1000Hz声导抗和宽频声导抗(wideband immittance,WBI)在积液型分泌性中耳炎(OME)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W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中耳功能正常者12例(24耳)和2017年9月~2018年3月我科经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确诊为积液型OME患者64例(95耳),单侧33例(33耳),双侧31例(62耳)的226 Hz声导抗、1000 Hz声导抗和WBI检查,分析积液型OME在三种声导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中耳功能正常者和积液型OME患者,WBI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 Pa和峰压值时9个频率的能量吸收率。结果 ①外耳道压力为0 da Pa和峰压值时,中耳功能正常者与积液型OME患者的能量吸收率在667、1000、1681、2669、3363、5339和8000 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26和408 Hz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于积液型OME诊断而言,226 Hz声导抗敏感度87.30%,特异度40.63%,准确度71.58%;1000 Hz声导抗敏感度93.65%,特异度37.50%,准确度74.74%;WBI敏感度98.41%,特异度96.88%,准确度97.89%;③WB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佳,1000 Hz声导抗敏感度和准确度优于226 Hz声导抗检查,226 Hz声导抗特异度优于1000 Hz声导抗检查。结论 相较于226和1000 Hz声导抗检查,WBI检查在积液型OME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耳鼻咽喉还有颈淋巴结结核的多样性表现还有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从病理学检查还有诊断性治疗试验当中确认为耳鼻咽喉和颈淋巴结结核病的患者共49例,对他们的局部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分别为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结果 49例患者在进行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在耳鼻咽喉还有颈部的局部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继续抗痨3个月之后全部治愈,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没有复发迹象。结论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表现十分多样且并不典型,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应该尽快明确诊断,在早期的治疗上,使用正规抗结核治疗再加上综合治疗,对于预后有着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钛人工听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听骨链修复中的效果及患者听力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就诊的40 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单盲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 例采用鼓室成形术进行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的重建。手术前后,采用 纯音测听方式检测分析患者的骨导听力、气导听力、气骨导差的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2、6、12 及24 个月同频率与术前骨导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6、 12 及24 个月不同检测频率下气导听力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 同组术前及对照组。两组出院时气导听力及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 察组听力改善有效率为85.00%,气骨导差改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听力改善有效率为55.00%,气骨导差 改善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和3.956,P =0.038 和0.047),观察组高于对 照组。结论 钛人工听骨可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5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矫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鼻腔粘连,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并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2012年收集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并存病例5例,术前活检诊断为鼻息肉,术后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再次按乳头状瘤行扩大手术治疗,术后定期按时复诊。结果 1例在术后3个月时可疑复发,经处理后未见复发,所有病例随诊6个月至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鼻窦引流通畅。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并存的病例,在鼻内镜下按照乳头状瘤切除方法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统计指标,探讨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于工作中需要提前做到的要点。方法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式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以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我院随机抽取的50例高危新生儿和5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高危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听力测验,对两组的听力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探讨。结果在这100例新生儿经过动听性脑干反应法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两种方式筛查之后,50例高危新生儿对于动听性脑干反应法有37例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有29例通过,50例正常新生儿中对于动听性脑干反应法46例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有41例通过,经过两种方式方法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后发现高危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之间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对于听力筛查的通过比例,明显要小于正常新生儿的通过比例,动听性脑干反应法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将两种方式融合,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在我院耳鼻喉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50例患者予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45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28例(6.2%);经Logisl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住院时间(OR:15.106,P=0.000)、感染发生部位(OR=14.430,P=0.000)、抗生素使用情况(OR=14.419,P=0.000)、手术时间(OR=13.720,P=0.000)以及术后营养支持(OR=13.213,P=0.000)等存在相关性。结论耳鼻喉科手术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消毒,合理应用杭生素等,是降低耳鼻喉科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38岁,因左侧鼻塞1年于2010年4月28来诊,伴左侧鼻背部胀痛,无流脓及血涕,无视力下降.鼻腔检查见鼻中隔向左偏曲棘突,压迫左下鼻甲,鼻腔未见明显肿物.鼻窦CT示:鼻中隔偏曲.入院后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个月,鼻中隔伤口愈合良好,鼻塞症状改善,但鼻背部胀痛无明显好转.患者于2012年3月再次来诊,主诉左侧鼻塞,鼻胀痛加重,伴左眼溢泪,无明显视力下降,无血涕.检查见左侧鼻背部肿胀稍隆起,眼球活动好,左侧鼻腔明显狭窄,下鼻甲被推向鼻中隔,在鼻腔前端顶部外侧见一肿物突出鼻腔,暗红色,质脆,易出血,行肿物活检示:腺样囊腺癌.CT示:左侧鼻翼下软组织肿块并上颌窦前、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窦腔内占位,左侧眼眶内下壁部分骨质吸收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鼻甲内侧上缘纵形切口行下鼻甲成形术疗效。方法应用鼻内镜下选择下鼻甲内侧上缘纵形切口,黏膜下部分下鼻甲骨质切除,然后行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52例,占69%;改善18例,占24%;无效5例,占6%;总有效率93%。结论内侧上缘纵形切口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在鼻甲体积缩小,保持鼻甲基本形态,尽可能保留鼻甲黏膜完整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用钛质人工听骨进行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不同分型的慢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单纯鼓室成形、联合进路鼓室成形及开放性鼓室成形三种术式,以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并进行为期13~47个月的随访。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测试气导骨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结果:38例鼓膜愈合良好,基本平坦,1例约术后13个月出现小穿孔,2例鼓膜轻度内陷,活动度较差,但无粘连。临床观察均未发现中耳炎及胆脂瘤复发,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行纯音测听,术前气导听力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气导差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使用的钛质人工听骨,生物相容性好,组织亲和性佳,能明显改善患耳的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