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雅萍  张雁  李克清  牟瑞起  杜明 《医学综述》2006,12(12):765-766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脉压增宽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作用甚至比动脉血压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还强,因此缩小脉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观察了4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半年后血压及脉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对初产妇产后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2日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将两组的自我效能得分、母乳喂养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应用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后,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肺癌的92例患者,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评估其变化,所有入组患者随访5年.结果:92例肺癌患者中,CEA升高者为36.95%(34/92),SCLC为13.33%(2/15),NSCLC为41.55%(32/77),其中腺癌43.1%(25/58)、鳞癌37.5%(6/16)、腺鳞癌33.3%(1/3).SCLC血清CEA增高为II度-III度.NSCLC血清CEA增高多为III度-IV度.NSCLC中血清CEA增高为IIIb期、IV期患者.化疗后SCLC患者血清CEA 1例降至正常,1例升高.NSCLC患者血清CEA正常或降低者为22例(68.75%).CEA增高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为9.5月和19月.CEA增高的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为9.1月及18.2月.结论:血清CEA水平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晚期肿瘤CEA增高,化疗后CEA明显下降,CEA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溶栓药物与去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对比研究牟瑞起杜明王荣彬李愉荣王淑敏刘平李克清魏雅萍张建民孙明亮黄树温孙秀华李晓红徐静刘德坤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尿激酶(UK)、进口链激酶(SK)与去纤酶(DF)的疗效比较,并探讨其远期效果。1.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口服咪达普利,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及血压谷/峰值。结果:治疗后诊室血压总有效率86.49%,其中收缩压下降12.39%,舒张压下降15.12%;24hABPM:白昼、夜间均值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0.7%和73.1%。结论:咪达普利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业已证实他汀类药在调整血脂的同时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发展,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本研究旨在采用血脂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评价国产他汀类药血脂康对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在腹膜后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18例因腹膜后肿块无法行手术取材活检的患者,均在导向器辅助CT引导下行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每例患者至少切取5条以上活检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另顺铂10~30 mg通过套管针注射至肿瘤内。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导向器辅助CT引导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操作时间为20~40 min,平均30 min,扫描5~9个序列,45~90幅图片。未发生出血、气胸等并发症。10例诊断为淋巴瘤,6例为弥漫大B淋巴瘤,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Ann Arbor分期: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2例。治疗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模式。结论 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腹膜后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UA)病人给予大剂量尿激酶(UK)治疗,结果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90%.随访32个月,显效组病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猝死率明显降低.提示本疗法治疗UA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且可减少AMI和猝死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对比研究(摘要)牟瑞起杜明李克清魏雅萍王荣彬李愉荣王淑敏张建民刘平为探讨国产尿激酶(urokinase,UK)、去纤酶(de-frinum)与进口链激酶(streptokinas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效果,我们于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总生存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岁。<60岁患者68例,≥60岁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平均时间为9.8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37.4%, 5年生存率为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肿瘤部位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784、0.988。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HR=1.93,95%CI:1.06~3.50)及远处转移(HR=1.83,95%CI:1.24~2.72)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等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大、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