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均为消化性疾病,传统认为胃的泌酸与牯膜保护机制之间不平衡导致溃疡形成。近百年前就发现胃病患者胃粘膜中存在细菌,但认为随食物摄入而无意义。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从胃窦部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世界医学广泛证明其对消化性疾病的致病作用,在儿童也有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使用丹麦产CANTATATM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肌肉检查采用单极同心圆针电极 ;运动传导测定采用13L36刺激器刺激神经干走行部位 ,针电极记录 ;感觉传导测定采用13L02表面电极记录顺向检查。根据受损情况及临床要求分别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的肌电图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感觉传导速度 (SCV) ,腋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下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MCV或潜伏速率 ,根性损伤的病人检查颈椎椎旁肌或前锯肌。2结果对68例患者有选择地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淋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ITP儿童11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初发病例70例,复发病例40例.健康儿童1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抽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其血清β2-MG、IL-2水平,并应用两样本成组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儿童比较,ITP患儿血清β2-MG显著升高(P<0.01), 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复发与初发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检测ITP患儿血清β2-MG、IL-2水平对反映其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及复发性ITP患儿(ITP组)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腺病毒(ADV)、单疱病毒(HSV)特异性lgM抗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IL-2.结果 ITP组中CMV-lgM、EBV-lgM、ADV-IgM、HSV-IgM阳性例数分别为18、14、5、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1、O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确诊率(40%)比尸检确诊率(80%)低得多,有的患者确诊为CNS-L,但尸检无中枢白血病浸润改变,有的在亚临床状态已有脑脊液(CSF)或其他方面改变。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不同方法对CSF进行检测来早期诊断CNS-L已有不少报道,综述如下。1 特殊生化检查1.1 β2-微球蛋白 它在CNS-L早期即可升高,用放射免疫法可测知。有人证实,CNS-L者CSF中,β2-微球蛋白明显比非CNS-L高,并随其缓解而下降,当>2.5mg/L有诊断意义。并发现其升高可在症状及常规查到白血病细胞之前;与CS…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70%,首次治疗缓解率在90%以上。但许多患儿病情会出现反复。这与患儿自身免疫反应状态有关。β2微救蛋白(β2-MG)反映单个核细胞功能,IL-2系活化Th1淋巴细胞因子。本文检测复发I  相似文献   
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出血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70%,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并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8.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金铠  刘惠哲 《人民军医》2007,50(9):558-55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介导血小板减少所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使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更新加速,严重者仅数小时或数分钟。现就ITP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1体液免疫血小板存在与黏附有关的抗原糖蛋白Ⅰb/Ⅳ及与聚集有关的糖蛋白Ⅱb/Ⅲ,C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了解实习护生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效现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便利抽取我院20名实习护生、10名带教老师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开放式深入访谈。结果 学习动机能通过影响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自觉性等方面,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策略的深浅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起着正相关的作用,并对学习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 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已有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帮助实习护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1岁。1994年10月20日出现间断发热,伴双下肢乏力,体温在37~42℃间波动.弛张热型。查血沉、腹部B超、脑电图、胸片、头颅CT、血白细胞正常。静点先锋霉素必、先锋霉素Ⅳ效果差。1周后出现界衄,32周后出现左腮腺肿大。摄片有副鼻窦炎,曾误诊“流行性腮腺炎”,于传染病院就诊。33周后出现右腮腺肿大,伴咳嗽,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次日出现鼻根部肿块,双例外耳道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静点先锋霉素Ⅳ仍无效。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7~104g/L,白细胞(15.4~8.5)X109/L,血小板(648~463)x109/L。镜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