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特发性震颤误诊为帕金森病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震颤(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较为常见,人群患病率为4.1‰~39.2‰。其在临床上最容易与帕金森病(PD)相混淆。对我院2000—01-2005—06被误诊为PD的ET患者2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 50例,稳定型心绞病20例)和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MPO和sCD40L浓度.结果 ACS组MPO、sCD40L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病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CD40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亚组中MPO与sCD40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MPO和sCD40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69名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纽、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另选取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纽,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血浆OX—LDL和血清hs—CRP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084,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1);在冠心病组,血浆ox—LDL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05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与ACS呈正相关。结论血浆OX—LDL及血清hs—CRP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在评估ACS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3例氯中毒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岁。典型病例:患者,女,32岁,就诊前1h因工作地点氯气泄漏出现刺激性咳嗽、胸闷,继之出现意识不清,急诊入院。查体:T36-8℃,P104次/min,R25次/min,Bp130/90mmHg,呈嗜睡状态,口唇、四肢末梢轻度发绀,双肺底少量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危急重症之一,诊断治疗不及时会直接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急诊及住院收治的药物性低血糖昏迷患者4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脏标记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PCI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并持续至少36 h.观察院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心肌梗死)及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的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24、48 h,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术后替罗非班组cTnT( 20%vs62%,P<0.05)和CK-MB( 17%vs 56%,P<0.05)增高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替岁非班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ACS择期PCI术后心肌标记物(cTnT、CK-MB)的升高,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实验组)与颅骨钻孔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了解两种不同方法对该病陪效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997年~1999年应用该方法治疗64例与1991年~1996年应用颅骨钻孔抽吸术治疗64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的有效率及生活质量(ADL)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出血量大(〉60mL)者。实验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更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过氧化物酶(MPO)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MPO。结果MPO、hs—CRP浓度在UAP和NSTEMI组中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MPO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血量较多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外科手术病死率高[1] 。近年来 ,国内外开展的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导向立体定位脑内血肿抽吸术已取得可喜成效 ,但因不能完全彻底抽吸 ,存在一定缺陷 ,我院从 1997年1月起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抽吸术加置管尿激酶引流治疗进行治疗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选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治疗 6 4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 36例 ,女2 8例 ,年龄 40~ 80岁 ,平均 5 5 .5岁 ,有高血压病史 8~ 40年 ,平均 2 0年。所有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