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做颈总和颈内动脉分离和生理盐水灌胃;其余4组制备MCAO模型,其中MK-801组在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MK-801;通心络大、小剂量组均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1.0 g·kg-1·d-1和0.5 g·kg-1·d-1通心络原粉水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48和72 h电镜观察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缺血脑皮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脑皮质Ⅷ因子和脑微血管周围IL-6、IL-1β蛋白表达.结果 电镜下观察,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模型组脑内伊文蓝含量明显增加(P<0.01),通心络大剂量组在脑缺血12 h能显著降低其含量(P<0.01),并且在24 h后较小剂量组、MK-801组降低明显(P<0.01);模型组皮质中微血管数急剧减少(P<0.01),治疗组各时间皮质中血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的微血管数多于其他治疗组(P<0.01,P<0.05);模型组脑皮质微血管周围IL-6及IL-1β表达升高(P<0.01),分别于缺血后24和12 h达到高峰,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从多角度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微血管损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脉络病变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入研究胸痹心痛、中风、心悸等脉络病变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是脉络学说发展的历史需求,结合西医学关于血管病变发病因素及致病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气候变化异常——外感六淫、社会心理应激——内伤七情、环境污染影响——毒损脉络、饮食起居异常——劳逸失度、代谢产物蓄积——痰湿瘀毒等角度探讨脉络病变发病因素和机制,对提高上述重大疾病临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中医药辅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青光眼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有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的眼压值与眼表积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光眼的中医药辅助干预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值与眼表积分,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四诊信息,将417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13例)与考核组(104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痰热、火热、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lAc)、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KC、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降低DN大鼠FBG、HblAc、24h mALB(P〈0.05或P〈0.01)的水平,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GLUT-1的表达,降低PKC的表达(P〈0.01,P〈0.05),减少ECM成分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GLUT-1的表达,抑制PKC通路激活,减少ECM成分的表达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g~230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大鼠5只/笼,饲养在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药理实验室,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下列5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2)络气郁滞组:正常饲料饮食;(3)病理基础模型(HCY)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4)病证复合模型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以上4组每天0·5%CMC-Na 1ml/100g灌胃,每周6次;(5)薤白治疗组:病证复合模型 薤白提取物灌胃,每天按1ml/100g灌胃,每周6次,共6w时间。1·1·2饲料正常饲料:为全价颗粒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以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阴虚、火热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了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阳性药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488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326例)和心宝丸对照组(162例),疗程4周,观察心功能分级、Lee氏心力衰竭计分、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等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心功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8%和41.4%,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71.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2.3%和32.1%,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6.6%和32.1%,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8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4)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治疗组明显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5)生活质量: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6)安全性观察: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