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性,75岁。胸闷、心悸30余年,频繁发作二月余。心尖区Ⅱ级SM及主动脉瓣区闻及Ⅱ级SM和DM。ECG示房颤,不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继发性ST-T改变。平片示心影明显增大,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室为主,左心房中度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增粗,呈肺循环高压表现(图1)。左室造影示左心室扩大,收缩运动减弱。左室前侧壁、心尖和膈面运动消失。左室EF31%。未见明显二尖瓣返流。在主动脉根部显影后见粗大扭曲的右冠状动脉显影,但未见左冠状动脉显影。稍迟,见右冠状动脉远端众多侧支血管及左冠状动脉逆行充盈,并见造影剂自左冠状动脉近端进入肺动脉根部(图2,3)。逆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同上,并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及丰富的后间隔支供应前降支及前间隔支,粗大扭曲的后侧支供应左冠回旋支(图4)。最后将导管置于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造影再次证实左冠状动脉不从主动脉开口,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造影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造影后  相似文献   
2.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例在国内外时有报道 ,本文对我院 1993年 1月~1999年 2月冠脉造影正常AMI患者 2 8例的心影像学及梗塞后对心室收缩功能影响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患者中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33~ 6 0岁 ,平均 4 9岁。既往病史均无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其中高血压 3例 ,高脂血症 3例 ,糖尿病(Ⅱ型 ) 1例。发病前诱因 :大量吸烟 9例 (32 % ) ,酗酒 6例 (2 1% ) ,暴饮暴食 8例 (2 9% ) ,过度劳累 10例 (35% ) ,情绪激动 3例 (10 %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21支(18例)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PTCA术,其中16支冠脉PTCA术后植入支架。在PT-CA前后和支架植入术后,采用Cardiometric FloMapⅡ血管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仪和多普勒导丝,测量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D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近期临床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美托洛尔组分别在第1次球囊扩张前和放置支架前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5 m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心肌酶、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发病后30 d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基线资料可比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AMI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无影响。在注射美托洛尔过程中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低血压。住院期间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94±5.76和53.33±5.88,心肌酶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354.24±693.66)和(1981.87±412.92)U/L,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在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8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但无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By us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golden diagnostic standard of CHD, 21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both CHD group (n=121) and non-CHD group (n = 97). All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PWV test. The efficacy of PWV of each artery segments in the diagnosis of CHD was evaluated by ROC cur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golden diagnostic standard of CHD. Results:The PWV of right carotid to femoral artery (Rc-f), left carotid to femoral artery (Lc-f), right radial to carotid artery (Rc-r), left radial to carotid artery (Lc-r) in CH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HD group (9. 31±1. 75 vs 7.60±1.59, P<0. 01; 9. 02±1.71 vs 7. 52±1.50, P<0. 01; 8. 69±1. 37 vs 8. 00±1. 27, P<0. 01; 8.52±1. 03 vs 8. 03±1. 2, P<0. 0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PWV of both right and left femoral to ankle artery (Rf-a and Lf-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 then compared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of each ROC(AUCROC) of PWV of Rc-f, Lc-f Rc-r and Lc-r to evaluate their diagnostic efficacy for CHD. We found that AUCROC of Rc-f PWV was the biggest (AUCROC = 0. 818), at the peak point of its ROC curve, the PWV was 8. 32 m/s. PWV>8. 32 m/s of Rc-f could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CHD with a sensitivity of 79% and specificity of 77%. Conclusion: The PWV of Rc-f, Lc-f, Rc-r, Lc-r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D group than that in non-CHD group, and PWV of Rc-f is the most accurate in the detection of CHD. The PWV>8. 32 m/s of RC-F is a valuable predictor of CH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7.
生物起搏器有望成为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新方法。近来,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借助开胸、NOGA导管等技术手段,用病毒、质粒、基因突变等方法,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与离子通道功能的相关蛋白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克隆出新的起搏电信号,恢复窦房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Apelin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el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肽,起初它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接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意义,本文就Apelin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晕厥,生活不能自理半年入院。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LVOT)最大压力阶差为112mmHg。行心肌化学消融,术后LVOT最大压力阶差为98mmHg,病人症状未缓解。4个月后置入双腔起博器,程控AV间期为100ms时,LVOT最大压力阶差最小,为10.2mmHg,随访7人月,病人症状消失,无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为1.5%,60~69岁为2.8%,70~79岁为9.9%,80~89岁为23.5%,平均为4.5%。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5%。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则年发生率为7%。因此,对于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