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缓),随着临床检查方法的提高,本病检出率日益增高。窦缓作为一条临床症状可与许多疾病有密切关系,其病因复杂。对窦缓病人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本院心电图证实为窦缓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步阐明和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CHF病人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约40%的病人,在无任何血液动力学或功能恶化的情况下突然猝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1980-1987年期间,因各种心脏病引起的CHF而猝死的52例住院病人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均为住院病人,因CHF而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3.
临床电生理技术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矫治具有重要意义。1.心脏程序电刺激。一般采用三组不同间期刺激信号:S_1—S_1,S_1—S_2,S_2—S_3。每8个S_1后一个S_2,S_2后一个S_3。此种方法可用于心脏各部位的电刺激起搏。如右、左心房,希氏束房室结,  相似文献   
4.
心脏停搏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危急症。目前,多采用心脏挤压和心腔内注射药物等措施进行抢救。但在设备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极低。因此,我们设想,在进行心内注药的同时,如能经心内穿刺针孔内送入一根纤细的起搏导管,进行快速的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冠脉痉挛,系指虽经过治疗但症状仍频繁发作者。病人虽经住院治疗,并应用了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多种药物,但仍有少数发展为心肌梗塞。如同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一样,显示ST段抬高的心绞痛病  相似文献   
6.
男,40岁。因车祸躯干及左上肢被挤压在方向盘和座位靠背之间,左前臂肿胀剧痛、胸闷,上腹疼痛。检查: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胸廓外形正常,皮肤无损伤。心率124次/min,血压10/6.6kPa(75/500mHg),心律规整,无杂音,第一心音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四种药物复律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87例随机分为心律平组(50例),异搏定组(14例),ATP组(12例)和西地兰组(11例),即时转复率依次为96.0%、78.6%、75.0%、27.2%。结果显示心律平组较其他三组疗效高(P<0.05~0.01),副作用小(P<0.05)。结论心律平应作为转复室上速(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男28例,女12例;年龄42~88岁。QTc为0.45″~0.61″,平均0.54″。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40例,其中阿-斯综合征32例。除8例曾用普鲁卡因酰胺外,均未用乙胺碘呋酮、酚噻嗪、三环类抗抑郁剂、奎尼丁及双异丙吡胺治疗。死亡11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7~1988年试用沈阳医学院药厂生产的腹蛇抗栓酶(简称抗栓酶)0.75~u、1.0~u、1.5~u、2.0~u四种剂量随机对急性心肌梗塞20例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7例,女3例,年龄44~70岁,平均56.7岁。20例均为初发患者,其中前间壁梗塞4例,前壁5例,下壁6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4例。合并室性早搏者6例,Ⅱ°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窦房传导阻滞1例,合并左心衰竭者  相似文献   
10.
报告130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发病率增加。发病诱因以感染、药物降压过度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AMI多以上腹痛、晕厥、昏迷、偏瘫症状就诊,老年患者极易延误诊断。主要并发症以泵衰竭占首位,24小时死亡率高,占1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