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 ,其发病率占全民的 1%。青光眼主要是由于高眼压造成视网膜及视神经损害 ,从而导致视功能破坏 ,甚至造成永久性失明。目前国内外报道均以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为主 ,而在青光眼发病中又以顽固性青光眼的治疗最令医生感到棘手。所谓的顽固性青光眼一般是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植入后的青光眼、青少年性青光眼、曾经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外伤性青光眼。这种青光眼用常规滤过性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不超过 5 2 %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道瘢痕化[1] 。近年来 ,经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2.
眼睑肿瘤较为常见,但是眼睑鳞状上皮棘细胞瘤极为少见,我们诊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男患,78岁。左下睑小指尖大小肿物10年,生长明显加速9个月。于1990年11月20日来我科就诊。眼部检查:左下睑肿物约15×20mm,中央皮肤呈暗红色,无破溃及渗出,下睑轻度外翻。临床诊断:左下睑肿物。于1990年11月26日行左下睑肿物切除术及上睑游离皮瓣植皮术。术中发现该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微角膜刀所制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角膜循规性散光的影响。方法 循规性近视散光患者 96人 ( 180眼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 ,分别采用MoriaLSK -One平推式气动微角膜刀和MoriaM 2旋转式微角膜刀制做角膜瓣 ,然后进行激光手术。术后 6个月观察患者的角膜散光及角膜散光轴的变化。结果 术后 6个月 ,Ⅰ组、Ⅱ组角膜散光值分别为 0 3 6± 0 13D和 0 5 2±0 0 9D ,与术前相比 ,分别下降 1 3 5± 0 11D ,1 0 8± 0 10D ,差异显著 (P <0 0 1)。而散光轴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MoriaLSK -One平推式气动微角膜刀相比 ,MoriaM 2旋转式微角膜刀所制角膜瓣有产生循规性角膜散光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及评估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4例34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所有术眼晶状体均伴不同程度混浊.其中11只眼已在6个月至10年前行抗青光眼手术.本次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至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 术后除1只眼外,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与正常白内障对照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后不需要药物控制眼压.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以作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23例(101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不规则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形成不全和角膜层间异物;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切削区明显偏位,中心岛形成,瓣下中央区感染,不规则散光,角膜瓣皱褶,角膜瓣下上皮植入,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激素性高眼压和干眼症。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透明质酸钠结膜瓣下及部分病例前房注入对房水引流物植入术临床减压效果及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4例难治性青光眼(其中新生血管青光眼26例)采取现代的房水引流物前房植入及玻璃体腔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结束时均行透明质酸钠结膜瓣下注入,部分病例行透明质酸钠前房注入,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滤过泡等变化,平均随访观察17.5个月(3~40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6.4±15.2)mmHg(1mmHg=0.133kPa),术后一周眼压(8.8±2.4)mmHg,随访时眼压平均值为(16.3±8.2)mmHg,眼压平均下降率64.9%。手术完全成功者21例,基本成功者6例,手术成功率79.4%(21/34)。术前平均用降压药种类3.2种,术后平均1.3种。全部病例眼痛、头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视力: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占8.8%,不变者30例,下降者1例。前房深度:术后一周内浅前房或前房消失者5例,占14.7%,7~10天浅前房者2例,占5.9%;均于两周后前房形成。主要并发症:术后前房出血4例,占11.8%;引流管外露1例,占2.9%;引流管纤维包裹滤过泡瘢痕化7例,占17.6%。结论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enovirus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Ad-PEDF)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PEDF基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体外细胞增生的影响.TUNEL染色、流式细胞仪Annexin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腺病毒介导的PEDF基因作用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结果 Ad-PEDF(感染复数分别为25和50)作用72 h后,ECV304细胞数显著少于PBS组和Ad-LacZ组(P<0.05);TUNEL染色,ECV304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以感染复数为50的Ad-PEDF处理ECV304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为(26.51±1.54)%,PBS组为(2.90±0.79)%,Ad-LacZ组为(3.28±0.73)%,Ad-PEDF组与Ad-LacZ组、PBS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PEDF基因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体外细胞增生,同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脐带静脉管在兔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i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中抗瘢痕化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对30只家兔双眼行NPTS,按照自身对照原则,术中一眼于深层巩膜切除处放置经醛化脐带静脉管组成实验组,另一眼不植入为对照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和眼局部反应,并做组织学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术后1~5wk滤过泡存留例数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及6wk以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前眼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8wk实验组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2wk眼压低于术前(P<0.05),术后1~8wk实验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2wk减压房被纤维组织充填,滤过道关闭,实验组术后28wk房水减压房内仍可见脐带静脉管,与周围瘢痕组织不发生紧密粘连,滤过道仍存在。术后1~28wkUBM检查脐带静脉管未降解,减压房仍然存在。术后:前房出血2眼(两组各1例),高眼压1眼(对照组),其余两组在观察期内均无明显炎症反应,植入物未见裸露及被排出现象。结论:醛化脐带静脉管可在家兔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防止滤过道粘连,维持巩膜间腔的存在,有效地降低眼压,无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和贴壁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原理.方法 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取出的人类晶体前囊膜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传代培养的HLEC经计数后加入浓度为10 μg/ml的ATRA完全培养基作为实验组,并与所设空白对照组对比,继续培养72 h后进行活细胞计数观察药物抑制作用.观察传代细胞培养24 h后ATRA对传代细胞贴壁的抑制作用.光镜、电镜下观察ATRA对HLEC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体外培养HLEC的增殖和贴壁的研究中,ATRA实验组细胞存活数量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ATRA能诱发HLEC发生凋亡现象,药物作用72 h后发生凋亡细胞多为早期凋亡细胞.结论 ATRA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贴壁,发生抑制作用的原理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