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L-精氨酸(NO/L-Arg)系统和尾加压素Ⅱ(U Ⅱ)在大鼠慢性缺氧(O2)高二氧化碳(CO2)肺动脉高压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缺O2高CO2加生理盐水4周组(B组)、慢性缺O2高CO2加L-Arg脂质体4周组(C组)、慢性缺O2高CO2加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4周组(D组).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小动脉U Ⅱ和U Ⅱ mRNA、U Ⅱ受体(UT)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B组高于A组(均P<0.05);C组低于B组(均P<0.01);D组两指标不仅高于A组(P<0.01和<0.05),且mPAP也高于B组(P<0.01).(2)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中膜厚度(PAMT)B组显著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D组WA/TA也显著高于A组.(3)肺小动脉U Ⅱ、U Ⅱ mRNA、UT mRNA表达同A组比较,B组、D组各指标都显著增高(均P<0.01);C组U Ⅱ、U Ⅱ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下调(P<0.01),同A组比较,其U Ⅱ表达下调但U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D组U Ⅱ表达较B组低,而UT mRNA表达较B组高(均P<0.01).结论慢性缺O2高CO2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与U Ⅱ的异常表达增加有关,而外源性NO可能有抑制U 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受体UT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的表达.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和低氧高二氧化碳4周(HH)组,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UⅡ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心肌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组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心肌小动脉UⅡmRNA和UⅡ受体(UT)mRNA的表达.结果 (1)HH组mPAP和RV/LV+S比正常对照组分别高52.0%与25.4%(P均<0.01).(2)HH组血浆U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3)免疫组化显示HH组心肌细胞UⅡ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组织原位杂交可见HH组的心肌细胞UⅡmRNA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Ⅱ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5)组织原位杂交可见HH组的心肌细胞UT mRNA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T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形成过程中,心肌小动脉和心肌细胞的UⅡ及其受体UT的表达均呈现明显上调,提示UⅡ可能有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导致右心室重构的作用.推测UⅡ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的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NSCLC(腺癌和鳞癌)患者,腺癌和鳞癌患者均分为未治疗组、化疗组、靶向治疗组及化疗+靶向治疗组.靶向治疗服用厄洛替尼.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肺腺癌及肺非腺癌各自的四组间,中位PFS、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向治疗组中位PFS、OS均较未治疗组的长.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及OS较未治疗者长;厄洛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者中位OS较野生型者长.  相似文献   
4.
无创正压通气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没有史气管舒张药治疗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在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中的价值.方法:42位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成:NPPV组(n=21)和对照组(n=21),在研究前两组均给予静注甲基强的松龙(40mg/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0、40、60min评估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NPPV组在治疗后RR、HR、SaO2、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NPPV治疗能改善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降低大鼠慢性低氧(O_2)高二氧化碳(CO_2)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是否与抑制肺小动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有关。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O_2高CO_24 wk组(HH)、低O_2高CO_2加葛根素组(H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的表达,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细小动脉HIF-1αmRNA表达。结果:HH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左室+室间隔)重量比高于NC组(P<0.01),HP组低于HH组(P<0.01)。HH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低于NC组(P<0.01),HP组高于HH组(P<0.01)。HH组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表达及HIF-1αmRNA表达高于NC组(P<0.01),HP组肺细小动脉HIF-1α蛋白表达及HIF-1αmRNA表达低于HH组(P<0.05)。结论:葛根素减轻大鼠慢性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血管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复合丝心蛋白/胶原/聚(左旋乳酸-己内酯)(SF/COL/PLCL)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构建盆底重建组织工程补片的可行性.方法:培养UC-MSCs,构建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UC-MSCs,制备SF/COL/PLCL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并复合形成新型组织工程盆底...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支气管肺癌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二病并存患者不少,现就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3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及右心室尾加压素Ⅱ(UⅡ)受体(UT)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H)、低氧高二氧化碳加葛根素组(HP)。放免法测定血浆UⅡ的含量,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大鼠肺主动脉组织质膜及右心室肌浆膜上UT受体的结合率,图像分析、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影响。结果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和室间隔的重量比(RV/LV+S):HH组较NC组明显升高(P<0.01),HP组明显低于HH组(P<0.01);各组间平均颈动脉压(mCAP)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右心室及肺动脉UT受体的最大结合率(Bmax):HH组较NC组增加(P<0.01),HP组则低于HH组(P<0.01);UT受体亲和力(Kd值)及血浆UⅡ浓度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三级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表达水平:HH组较NC组均上调(P<0.01),HP组均明显低于HH组(P<0.05)。结论葛根素减轻大鼠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动脉及右心室U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建而致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最终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肺动脉对低氧反应的中介物。本实验采用慢性低氧伴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H  相似文献   
10.
尾加压素Ⅱ(UⅡ)是在硬骨鱼脊髓尾部分离出来的生长抑素样环状神经肽,与其受体UT结合后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发挥强大的缩血管效应,是一种极强的血管活性肽。UⅡ参与了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UⅡ的水平,旨在进一步探讨UⅡ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