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黄素注入小鼠腹腔引起急性中毒,约2h动物处于濒死状态。取脏器和血液以丙二醛法测定其脂质过氧化作用。显示肾和脑组织呈明显的脂质过氧化,而心脏、肺和血液未看到此种作用。考虑到毒黄素是作为还原性辅酶Ⅰ或FMNH_2与氧之间的电子传递体而产生H_2O_2的,因而推测产生H_2O_2的部位在线粒体和细胞浆,使线粒体受到损伤并影响糖酵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毒黄素对大鼠胃底平滑肌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影响,探讨毒黄素的中毒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18只,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大鼠经口灌注毒黄素,建立模型后,实验动物均脱臼致死,迅速取出胃底部,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毒黄素主要损伤线粒体、密斑和密体以及毛细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等结构。结论:毒黄素可造成平滑肌亚细胞结构的损伤,为毒黄素中毒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雾化烧伤灵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雾化烧伤灵治疗烧伤的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豚鼠浅Ⅱ度、深Ⅱ度烧伤模型及Ⅲ度烧伤感染模型 ,观察雾化烧伤灵组 (实验组 )、湿润烧伤膏组 (药物对照组 )及空白对照组 (溶剂组 )烧伤创面结痂面积、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雾化烧伤灵组可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缩小结痂面积、缩短脱痂时间及愈合时间 (P <0 .0 1) ,且其作用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组 (P <0 .0 5 ) ,并可抑制烧伤创面绿脓杆菌的感染。结论 雾化烧伤灵具有明显的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及创面抗感染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外用治疗烧伤药物  相似文献   
4.
酵米面假单胞菌与椰毒假单胞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酵米面假单胞菌(即国内通称之酵米面黄杆菌)与椰毒假单胞菌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形态学,生理特征,生化反应,底物利用试验,抵抗力与药物抑菌谱,G+C克分子%上两菌高度一致。此外,两菌的抗原关系密切,DNA—DNA杂交呈高度相关,两菌的产毒也一致。因而证明为同一菌种。由于两菌在底物利用试验上有微小差异。因而椰毒假单胞与酵米面假单胞菌这两名应同时保留作为同义名中主次名之别。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易动画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动画制作方法,不仅经济而且很实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 PP—ELISA 建立了对乙脑患者脑脊液中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本文简要报告该法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田凤丽  马麦生  钱震雯  楚海荣 《医学综述》2007,13(23):1822-1824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酵米面和银耳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此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近年来对毒黄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毒机制从对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旁路作用、抑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力、对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以及微核技术测其诱变实验的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另有研究发现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毒黄素能够损伤小鼠组织和人血细胞自由基,本文就毒黄素的化学提取分离、中毒机制以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和p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海荣  李宏  田凤丽  马麦生 《医学综述》2007,13(20):1563-1565
原发性肝细胞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HBx作为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其主要通过反式激活作用影响信号转导,抑制细胞DNA修复,影响细胞凋亡等导致肝癌发生;而p53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当发生突变时,突变型p53基因就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HBx和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酵素菌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分离自酵素菌的 2株乳杆菌 (Lacotbacillus)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观察实验菌细胞的形态大小 ,染色特征。葡萄糖氧化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生长因子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葡萄糖产气试验。阿拉伯糖、葡萄糖、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松三糖、密二糖、棉子糖、核糖、木糖、鼠李糖、甘油等糖醇类发酵产酸试验。厌氧生长试验。菌株的 15℃生长试验、4 5℃生长试验。乳酸产气试验。营养要求、底物利用、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检测等 ,进行表型性状的观察分析。结果  2株乳酸菌 (Lacotbacillus)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aplantarum)。结论 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aplantarum)是酵素菌的主要活性菌种。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46例无症状血友病患者的新鲜或贮存的血清进行了 HTLV—Ⅲ抗体检测,这些病人曾在1978—1984年间使用过血液制品以治疗血友病。其中22人使用过来源于一个 AIDS 患者的同一批号的Ⅷ因子(FⅧ)。患者中有36例为甲型血友病(其中30例较严重,FⅧ<1%);2例为严重的遗传性假性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