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呈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新特点[1].SCI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所引起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CII动物模型[2],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DG保护SCII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细菌性典型肺炎胸部CT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SARS胸部CT表现与细菌性典型肺炎做对比结果:本组28例患者肺部病变初期多为单发病灶,在右侧外带胸膜下常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影存在于各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未见、发病初期和进展期肺容积变小?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无此特点。进展期大多数发展为双肺由下至上痛变、恢复期病变由最晚受侵部位消退,遗留纤维化多为最早发生病变部位?而典型肺炎多从近肺门侧开始吸收,进展期局限的肺段、肺叶发展至多个肺叶、肺段,进展较迅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为单独的肺叶、肺段.恢复期由弥漫性多发病变转变为局限病变,部分病人有肺部纤维化发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大多数吸收较完全,不遗留肺纤维化。结论:SARS所存在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可利用CT动态检查较准确地与细菌性典型肺炙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4.
康利  马国强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209-12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病.OSAHS患者常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大家族中的多种疾病,如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等伴发或先后出现.其最终结果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本文对OSAHS和MS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另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体系和新的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DC的免疫学活性、体外诱导扩增、功能、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20名企业职工用药情况的调查,发现企业职工用药存在着较多用药弊端,给治疗疾病带来不利影响。其与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广告的效应,职工的文化水平及医务人员是否尽责有关,,提示在企业职工中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国强  王同德  贾龙 《临床荟萃》2002,17(7):400-401
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因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致慢性缺氧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 ,血液黏滞度增高和血容量增加 ,促使肺动脉压渐进增高 ,导致肺心病加重。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辅助治疗 ,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测定及临床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0月 ,住院治疗患者6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6 3± 8)岁 ;对照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6 2± 7)岁。全部病例治疗均符合 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8.
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l/FVC,最高呼气流量(PEF),50%、25%用力呼气流速(V50、V25)及各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比较其肺功能变化。结果:34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肺功能正常8例(23.5%),异常26例(76。5%),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结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数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提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P-选择素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l组:假手术组(10只),2组:缺血组(20只),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4组:缬沙坦组(30只)。其中1,2,3组用生理盐水2ml每天灌胃,4组用缬沙坦20mg/kg每天灌胃。共灌胃4周制作模型。1组只穿线不结扎。2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和60min各10只。3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4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P-选择素浓度。观察缬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在缬沙坦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逐渐升高(P〈0.05或P〈0.01)。缬沙坦组较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降低(P〈0.01)。缬沙坦可以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结论缬沙坦可以减轻MIRI,可能通过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血压是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关键即有效控制合适的血压范围.在临床麻醉中术前访视测血压并不高患者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挥期手术患者,在入室后发生麻醉前及麻醉中血压增高给病人和麻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值得我们深思,引起高度的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