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明确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基因组中是否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整合,初步分析NKTCL细胞系基因组中EBV DNA整合信息。  方法  利用PCR法扩增EBV DNA和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表达,验证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提供的5例EBV(+)及4例EBV(-)NK/T样本EBV感染情况。测序全基因组DNA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捕获EBV整合序列;使用Blast比对样本EBV fasta文件与EBV fasta库。采用CREST软件提取softclip reads,过滤paired reads并对过滤后的reads进行染色体分布的统计。使用IGV比对染色体部分区域reads分布情况,采用PCR法扩增EBV DNA高频整合区域并行sanger测序。  结果  5例EBV(+)NK/T样本中均检测出EBV DNA和EBER表达,4例EBV(-)NK/T样本则未能检出。样本的测序深度、覆盖深度、覆盖率和比对率均满足后续研究要求。比对结果显示捕获的序列为病毒序列。EBV(+)NKTCL细胞系SNK、YTS和EBV(+)鼻腔NTKCL组织的reads数目最多,且在2号染色体上呈非随机性富集。chr2:30234084-30234483 400 bp区域存在EBV DNA整合,并导致chr2p23.1位点的插入缺失。  结论  EBV(+)NKTCL细胞在chr2p23.1位点存在EBV DNA的高频整合,提示可能影响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T/NKL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例EBV(+)-T/NK-LPD患者的病理石蜡包埋组织,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为10~82岁,平均年龄29岁,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3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和PD-L2在人EBV(+)-T/NK-LPD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PD-L1表达阳性6例,PD-L2表达阳性5例。PD-1、PD-L2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 < 0.05)。PD-L1、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D-1及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1,r=-0.149,均P>0.05),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563),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D-1、PD-L1和PD-L2在EBV(+)-T/NK-LPD病理组织中异常表达,虽然PD-1的表达与预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EBV(+)T/NK-LPD中显著高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可能成为EBV(+)-T/NK-LPD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上呼吸消化道来源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on-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UAT-ENKTCL)的不良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NUAT-NKT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法检验对EBER表达、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和治疗前外周血EBV-DNA拷贝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3:7。中位年龄为39(12~66)岁,其中≥60岁3例(15%), < 60岁17例(8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8例(40%),Ⅲ、Ⅳ期12例(60%)。LDH水平升高12例(60%)。治疗前外周血EBV-DNA拷贝数增加11例(55%)。病变组织中EBER(+)13例(65%)。患者截至随访时间死亡4例,生存16例,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8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1例(5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25%),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预后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  EBER的表达并不影响NUAT-ENKTCL患者的预后,年龄≥60岁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