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多卡因少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心理咨询对郁病肝气郁结型患者48例的临床疗效,对其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药物为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用路优泰口服,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并同时配合心理咨询每周一次,共12次.试验期间,停用影响临床疗效的其他中西医药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积分比较上,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在神情抑郁,兴趣索然,思维迟缓,健忘,少寐,多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症状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同样配合12次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治疗组、对照组在临床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是治疗郁病肝气郁结型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6例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处方量,5~80y/次.每周3次.共3~5次,总计量20~32Gy。全脑照射30~40Gy/3~4周。结果:单纯SRT局部控制率为89.4%.SRT+WBRT局部控制率为92.3%。2组近期局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肿减轻或消失分别为95.5%和92.3%。姑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痛苦小、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5.
利多卡因少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快,穿透性强,扩散快。1次用药能维护1~2h,麻醉指数为2,安全范围大。既往临床上及专业书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但真正的利多卡因过敏反应极少。②本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定向力障碍、惊厥、呼吸抑制,亦可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Orthofix动力型外固定架植入及有限切口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结果应用外固定架及其他附加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Garlanol-werley评分,优17例,良5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架植入技术加有限切口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并发症少,损伤小,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肝脏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胆总 管结扎组大鼠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改变。结果:实验组肝细胞核形态异常、固缩,线粒体脊断裂,内质网减少且肿胀,毛细胆管扩张,内有胆泥淤积。生化检测肝功能胆红素、血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可能与内毒素、胆汁酸血症、肝细胞缺血和Kupffer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神经突方向的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技术参数定量评估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差异性,探讨NODDI技术在脑胶质瘤疾病术前诊断和分级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确诊为胶质瘤的27例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增强以及高级扩散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得到神经突方向离散度(ODI)、神经突内体积分数(FICVF)及各向同性体积分数(VISO)的图像,分别测量肿瘤实性的区域、瘤周水肿的区域及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区各参数值的平均值。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参数比较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域FICVF、VISO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区域FICVF、ODI、VISO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性区域ROC曲线下面积FICVF、ODI、VISO分别为0.82(P < 0.05)、0.71(P < 0.05)、0.61(P>0.05)。结论NODDI参数FICVF、ODI、VISO均可以用来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且FICVF的诊断效能最高,VISO效能最低。   相似文献   
9.
病例.1:女性,43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20年,加重伴厌食1年入院。入院前多次查中段尿培养阳性,尿白细胞反复偏高,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无白内障家族史,无先天性白内障等原发性眼疾患。人院时查体:BP18/llkPa,慢性病害,贫血貌,颜面浮肿,心肺无异常体征。右上扭尿管点压病,膀恍区压痛,肝脾助下未触及,右肾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b56矿L,*BC200X10‘’/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尿蛋白(+)、尿糖(+),白细胞10~15/HP,红细胞l~3/HP,血钾、钠、江正常,BUN58.7mmol/L,CRE18…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新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增殖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无菌切取小鼠附睾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进行消化,利用1次消化多次收集与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脂肪干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形态。绘制脂肪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加入细胞诱导剂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成骨及成脂肪的诱导分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胶原支架材料的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密集排列成漩涡状或成束状交织,可在体外稳定传至第9代。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结构,细胞核体积大,细胞质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脂肪干细胞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经成脂肪诱导剂诱导后,多数脂肪干细胞胞质内可见小脂滴,油红O染色可将小脂滴染成红色。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在脂肪干细胞生长密集区域内的细胞结构模糊、细胞间界限不清楚。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折光率较强颗粒状结构沉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脂肪干细胞呈铺展状生长于胶原支架材料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出的脂肪干细胞能在体外扩增并稳定传代,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并且与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