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脂质、脂蛋白代谢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α)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脉硬化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具有调节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110例只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对症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对照组为78.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110例只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对症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对照组为78.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110例只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对症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对照组为78.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头部外伤 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具有包膜。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以老年男性多见。早期血肿较小 ,可无临床症状 ,以后血肿逐渐增大 ,由于过程缓慢 ,外伤轻微 ,多被遗忘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 ,极易误诊。本组患者来院就诊前均误诊为脑梗死。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影响。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患者中男 2 7例 ,女5例 ,年龄最小 43岁 ,最大 88岁 ,平均 6 4 .3岁 ,5 0~ 6 9岁 2 5例 ,占 78%。病史最短为 3 7d,最长为 2年 ,平均病程 84d,6 0~ 90 d发病 2 6例 ,占81 %。 2 2例患者能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相关炎症因子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脑出血组、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入院后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II)评估,观察预后,脑出血组在入院后、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敏感C反应蛋白(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II 评分5-16分者42例(轻型),17-28分者26例(中型),29分以上者12例(重型),不同APACHE-II评分时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比较明显不同( P<0.05),中型、重型者均高于轻型( P<0.05),重型高于中型( P<0.05);1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存活,死亡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0、IL-6、IL-1、hs-CRP、TNF-α等均升高,病情越重、预后不佳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图书馆(1992年1月-2013年5月)、Medline(1950年1月-2013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3年5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3年5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1989年1月-2013年5月)、万方数据库(1979年1月-2013年5月)等数据库检索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个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计患者857例,但试验方法学质量普遍低下。只有2个研究提及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SAH患者死亡、植物状态或残疾等不良结局。其余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和随访期末引流+常规治疗组的总病死率、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病死率:RR=0.27,95%CI(0.12,0.59),P=0.001;CVS发生率:RR=0.20,95%CI(0.14,0.30),P<0.000 01;脑积水发生率:RR=0.24,95%CI(0.13,0.41),P<0.000 01;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0.16,0.45),P<0.000 01]。仅1篇文献报道了该疗法的不良反应包括颅内感染和低颅压反应的发生,其余试验未提及不良反应;3个研究报告了总有效率,5个研究报告了头痛缓解情况。结论该系统评价纳入RCT质量均较低,虽然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有降低SAH患者病死率和大部分并发症的趋势,但不能评价其对远期功能性结局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指标,尚不能对其疗效是否有效、安全作出定论,还需要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RCT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50mg,90min内静脉滴入;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4100U),每12h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7d;对照组应用706代血浆500ml加活血化淤中药,1次/d,连用8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有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类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单个神经元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结构变化。方法: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通过缺氧/复氧建立体外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类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结构的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受到了损伤,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缺氧/复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伤程度增加。结论:体外神经元类缺血模型的建立可以很好观察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的结构变化,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很好的研究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