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FasL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FasL。结果: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L水平>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L表达的程度和血清sFasL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活动性一致。结论:(1)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肝组织FasL抗原的表达增强,同时血清中sFasL水平升高;(2)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肝细胞Fas表达有助于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裂谷热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节肢动物携带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家畜,人类也可流行。临床主要特征为发热,出血倾向,并发肝炎、脑膜脑炎或视网膜损伤等,肝组织中出现广泛的、非化脓性改变为其特点。 1912年首次在非洲的肯尼亚立夫特山谷(Rift  相似文献   
4.
2004—01/2007—06我科共抢救口服中毒患者543例,其中成功插胃管531例,失败12例,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改变插管常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 患者,男性,23岁,因“右上腹隐痛、腹胀、尿黄3周”入院。缘于2002年11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疼痛不放射,活动时明显,活动停止时可自行缓解,与进食呼吸无关;进餐后腹胀;尿色深黄。于12月2日在当地县医院查肝功能Alb 46.5g/L、Glb 30.6g/L、ALT 627.0U/L、AST 640.0 U/L、TBil 604.1μmol/L、DBil 253.1μmol/L、GGT 41.0U/L;HBsAg阳性。诊断为“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尿黄加深。门诊B超查肝、胆、脾、胰、双肾提示: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门脉主干内径约15mm;胆囊壁增厚;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9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血糖、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  6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64 3 %) ,血糖升高 6例 ( 6 1%) ,高脂血症 15例 ( 15 3 %) ,HBeAg阳性 45例 ( 4 5 9%) ,抗 HBe阳性 5 3例 ( 5 4 1%) ,HBV DNA载量 :10 3~ 10 52 6例、10 5~ 10 715例、>10 719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5 0~ 12 0U/L 2 6例 ,<5 0U/L 6例 ,总胆红素 >17 1μmol/L 71例 ,<17 1μmol/L 2 7例。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较常见 ,可伴有糖及血脂的代谢紊乱。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HBV DNA阴性、抗 HBe阳性的病人 ,肝功能始终异常 ,临床上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术 ,以排除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可能 ,同时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严重受损常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使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进一步介导肝细胞的损害。我们应用生大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观察LPS及TNF α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46例 ,早期 30例 ,晚期16例。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5 ;13( 1)∶2 41〕 ,排除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患者。 13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有肝组织病理检查依…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TTV)可以引发肝炎.驻闽某部队连续两年发生以ATL升高为特点的肝炎流行,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病原是TTV.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学研究和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表达的一种细胞因子,由P35和P40两条多肽链结合而成的异源二聚体。IL-12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其作用 研究主要集中在Th1/Th2细胞平衡和诱生γ干扰素(IFN-γ)两方面。IL-12有望应用于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DNA在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存在,证实TTV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方法:用地高辛标记TTV DNA(Dig-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血清PCR检测,发现单一TTV感染13例,TTV、HBV混合感染4例,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的肝炎患者6例。与此同时对肝组织进行检测,进行肝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功能和临床特点等分析。结果:23例肝组织中TTV DNA阳性15例(65.22%),其中单一TTV感染11例(84.62%),TTV DNA混合感染者3例(75.00%),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1例,临床分型急性肝炎5例(55.56%),慢性肝炎10例(71.43%)。TTV DNA阳性细胞在急性肝炎患者系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在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TTV 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肝细胞浆内,以核型为主。23例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大多数较轻,12例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HCVNS_3、HGVNS_5均阴性,肝功能均有轻~中度损害,大多数病人有乏力、纳差、尿黄症状,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皮肤或巩膜黄染体征。结论:TTV可能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