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磷与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及死亡组(21例).于治疗前、治疗7d后抽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检测样本中的血清磷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磷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磷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血磷、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生存组患者,而CD8+、CD19+、CD16+56+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磷、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CD19+、CD16+56+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磷与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及CD4+/CD8+CD8+值等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8+、CD19+、CD16+56+等呈显著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血磷、CD3+、CD4+、CD8+、CD19+、CD16+56+及CD4+/CD8+值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P<0.01),且多项联合评估价值较高(AUC=0.955,P<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磷水平与其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有关,在经过合理的治疗后血磷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会发现明显的变化,低血磷症会影响其免疫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ICU患者入院2周内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283例我院综合ICU 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住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肠内营养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应用多元及多层统计学方法分析腹泻危险因素。结果:共283例患者、1603个 ICU住院日纳入研究。42例(15%)患者出现腹泻,共计88个ICU住院日,发生率为5.5次/百ICU住院日。腹泻平均发生在入住ICU后第6天,89%的患者(252例)腹泻天数小于4 d。腹泻的危险因素包括:超过60%目标营养量的肠内营养、使用抗生素和使用抗真菌药物[相对风险分别为1.75、3.64和2.79]。超过60%目标营养量的肠内营养合并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相对风险分别为4.7和11.2]腹泻风险较单因素大幅增加。结论:在综合 ICU入住后前2周内腹泻发生率为15%,导致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超量(>60%目标营养量)使用肠内营养、使用抗生素和/或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综合ICU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术避免了长期经鼻或经口插管带来的并发症,患者舒适,可以长期插管,吸痰方便,便于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后减少了人工气道的长度,节省呼吸功,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tomy,OT)需较大的皮肤切口,分离颈前组织和切开气管前壁,并发症较多.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简单、迅速的床边气管切开方法,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几年来国内才逐步开展这一技术[1~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OT和PDT在综合ICU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脓毒性肺栓塞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性肺栓塞(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SPE)是肺栓塞中的一种少见类型,通常起病隐匿,诊断困难.除表现为肺栓塞的常见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外,还常伴有发热、肺内浸润影及原发病表现等[1,2].SPE 发病时,导致肺血管梗死的栓子也含有微生物,可引起脓毒血症及局部脓肿.由于就诊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多为非特异性,因此常延误诊断.业已明确一些危险因素与SPE有关,如毒瘾静脉用药、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和头颈部化脓性疾病[3~5].  相似文献   
6.
目标指导下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目标指导下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传统经验治疗对息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目标指导下的治疗,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1mmHg=0.133kPa);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④尿量≥0.5ml/min。同时与经验性指导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6、24和48hMAP、CVP、动脉血气分析、上腔静脉血气分析、静脉血乳酸含量、心脏每搏量、心排血指数、液体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呼吸机使用例数及7d和14d病死率。结果目标指导治疗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24h和48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vO2、MAP、CVP较经验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乳酸含量降低(P〈0.01),经静脉输入的液体总量较多(P〈0.01),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较少(P〈0.01);48hSaO2、SvO2、MAP、CVP的改善更加显著,受损器官数目少,程度较经验治疗组轻;7d及14d的病死率目标指导治疗组也较经验治疗组低(P〈0.05)。结论目标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与经验治疗组相比可明显改善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与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记录2组疗效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vs 88.5%,P0.05)。治疗后2组的PaO_2值明显上升,PaCO_2值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都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腹胀、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对危重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采取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和OT患者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生命体征变化、局麻药用量、切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后疤痕大小、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气囊破损等情况。结果PDT气管切开时间短.置管期间生命体征波动小,切口愈合后疤痕较小。认为PDT操作时问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OT,尽管其一次性消耗费用略高。但依然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 包括一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指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有鸟类接触史。临床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肌痛等。10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 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10例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D-二聚体、N-端B型钠尿肽前体均升高。5例肌酸激酶升高, 4例肌酐升高, 8例有低钠血症。胸部影像学典型特征为肺实变影, 可见支气管充气征。4例见磨玻璃影, 5例有胸腔积液。5例合并呼吸衰竭, 3例发展为重症肺炎, 2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合并横纹肌溶解。所有患者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确诊后10例以四环素类为基础治疗, 8例应用多西环素, 2例应用奥马环素。1例单用阿奇霉素。所有患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合并横纹肌溶解, 部分进展为重症肺炎,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累及多器官。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能快速确诊。以四环素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在综合ICU病房中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经鼻气管插管80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