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共收治了STEMI患者2 782例,其中有1 570例接受了PPCI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不同年份,将患者分为8个组(2010组~2017组),比较不同年份患者的救治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8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罪犯血管、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自2010年的116 min降至2017年的85 min (P=0.247);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从2010年的264 min降至2017年的163 min(P<0.001);患者的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to-B)从2010年的109 min降至2017年的43 min(P<0.001);患者从发病到球囊开通血管(总缺血)时间(S-t...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OR=5.567,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比稳定型心绞痛明显;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明显相关,提示了IL-18/IL-10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晓龙  龚志华  邱健 《心脏杂志》2011,23(2):235-237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替罗非班组(n=34)。两组均急诊行PCI术,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2 h,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MP-9及IL-6的水平。结果: 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前两组之间MMP-9及IL-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12 h,二者MMP-9的水平[(492±65) vs.(560±82)μg/L]和IL-6的水平[(46.0±7.2) vs.(59.7±8.2)ng/L]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MMP-9及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对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尾加压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唑酮加入对照组及10-7mol/L组;时间组则观察10-7mol/LUⅡ作用后不同时间段HUVEC的凋亡率。(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计算凋亡率。(4)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UⅡ促进HUVEC凋亡,二者呈时间依赖性(P<0.05);二者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2)硫氮唑酮可抑制UⅡ的诱导作用。结论:UⅡ可诱导HUV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顾晓龙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675-367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 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五指山小型猪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前行股动脉穿刺所使用的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所花费时间,为动物实验时行股动脉穿刺提供依据。方法 拟行股动脉穿刺的五指山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两组即切开直视穿刺组(n=8)和超声引导穿刺组(n=8),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穿刺所花费时间。结果 切开直视穿刺组的成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但出血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花费时间也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切开直视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花费时间相对较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坠积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作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好转出院率和抗生素应用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好转出院率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对坠积性肺炎的治疗十分有效,能够改善病情,增加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抗生素应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冠脉介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时间、检验值及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床边行POCT检验可显著缩短检验时间[(25±3.23)min vs(128±25.47)min].Myo、cTnI、CK-MB检验结果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差异无显著性.在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中,POCT组和检验科组之间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Myo(99.0%vs 98.1%)、cTnI(95.2%vs 96.2%)、CK-MB(90.5%vs92.4%).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Myo有2例在两组中升高.包含cTnI 1例升高.结论:在胸痛患者中行POCT检测cTnl、Myo、CK-MB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分层,使得早期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