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广晁(1953-),男,山东高唐人,197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周次清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LR-4、NF-κBp65的变化特点及清肠化湿方对TLR-4、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肠化湿方组、巴柳氮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标本,观察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TLR-4、NF-κBp65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清肠化湿方组TLR-4、NF-κBp65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时清肠化湿方组大鼠结肠形态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有降低。结论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抑制TLR-4、NF-κBp65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在缓解期如不进行治疗,1年内复发率则可高达59%~76%,使用氨基水杨酸盐或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1年内复发率可降至29%~44%[1-4],表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能减少UC的复发。UC缓解期症状缓和,但易复发,是治疗的难点,防止复发是UC缓解期的治疗目标,故如何有效地维持缓解、防止复发是UC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UC缓解期的防治方法,希望对UC缓解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消癥方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健脾消癥方对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chest 33342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健脾消癥方对HepG2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作用,DCFH-DA探针法观察健脾消癥方对HepG2活性氧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健脾消癥方对HepG2的凋亡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消癥方作用HepG2 48h后,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出现典型的凋亡特点,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升高,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健脾消癥方对HepG2有较好的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下调Caspase-3、Caspase-9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盐水2 m L·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2 m L·d-1),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ig清肠化湿方8,16,32 g·kg-1),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ig SASP 0.67 g·kg-1),SASP+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ig SASP 0.67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及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ig清肠化湿方16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药物,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病理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分泌蛋白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PPAR-γ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两组PPAR-γ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清肠化湿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5),而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较清肠化湿方中剂量组NF-κB的表达又显著增高(P0.05)。此外,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能有效升高大鼠肠组织中MUC2和TFF3的表达,而当清肠化湿方或SASP联合使用BADGE时这一作用被减弱。结论:清肠化湿方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肠道黏膜MUC2与TFF3的分泌修复肠粘膜屏障有关,而这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沈洪教授认为,对于梅核气的中医治疗,应当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详察四诊资料,望咽喉亦是诊察重点;治法以理气化痰、疏肝和胃、滋肾降火、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为主,针对不同兼症,施予解郁、制酸、通便、利咽、行气等法,灵活用药.临证时尤重解郁,善用合欢花、绿梅花、佛手等解郁之品,同时嘱患者舒缓焦虑,解除思想负担,适时“移情易性”,方可病消过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检测早期胸痛患者的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两者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清肠化湿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204例轻、中度UC患者被随机入组至清肠化湿方组或美沙拉秦组,治疗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结果两组血小板升高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不升高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可以特异性的降低溃疡性结肠炎伴血小板升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培青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49-450,491
溃疡件结肠炎的中医病机认识多从本虚标实立论.作者认为,脾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之邪蕴结为致病之标,肝脾不和是其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