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白介素(I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DEACMP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2、4、6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和30例急性CO中毒(ACMP)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治疗后血中IL-2、4、6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但仍显著低于ACMP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2)ACMP组血IL-2、4、6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结论 DEACMP的发生与神经免疫病理损伤有关,血中IL-2、4、6的水平可以反映DEACMP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后与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国内尚少见报道。现将1974年~1987年间在我院治疗,并获得面访的73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DEACMP患者入院初、出院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入院时血清T3、T4、TSH、R-T3和脑脊液T3、TSH、R-T3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并随病情的恢复,此种变化逐渐恢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EACMP急性期患者呈现典型的低T3、T4综合征变化,动态监测血清和脑脊液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DEACM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u,HP)治疗对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明确HP与脑梗死的病原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87例HP-IgG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给予常规的降纤、溶栓等治疗,A组增加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抗HP治疗,A、B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RP、FIB、血脂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CRP、FIB、TG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A组(-5.47±2.52)mg/L、(-1.34±0.94)g/L、(-1.704±1.73)mmol/L;B组(-4.24±2.35)mg/L、(-0.73±0.85)g/L、(-0.70±1.18)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HP治疗能有效降低TG、FIB和CRP的浓度,因此建议针对HP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应使用短期安全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癎性发作后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癎患者在癎性发作后2d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症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CSF中NS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NSE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癎患者癫癎发作后脑脊液中NSE升高,提示癎性发作对中枢神经的神经元有损伤;而血中NSE正常,提示血脑屏障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CSF)酶类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DEACMP患者均在急性期入院3d内抽取CSF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其中34例于治疗30d后再次采取标本复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酶类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急性期CSF LDH、CK、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治疗前后CSF 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CSFLDH、CK和NSE水平可作为DEACMP病情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配对设计方法,对31例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与31例对照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0%(P>0.05),近期显效率两组分别为77%和39%(P<0.01),从开始治疗到病情好转的日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从开始治疗到病情明显好转的日数、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获得1年以上面访的痊愈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系指急性CO 中毒患者经抢救缓解后,在数天以至数周表现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本病以老年人多见,具有发病急、恢复慢、并发症多、预后好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对83例抢救成功的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51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及随访期间6次EEG评分,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昏迷时间和6次EEG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DEACMP发生与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CO中度后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311、0.435、0.631,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进入方程.DEACMP组EEG具有随假愈期好转后又恶化再缓慢改善的特点,与临床过程平行.结论 CO中毒后昏迷时间长和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DEACMP重要危险因素;DEACMP患者EEG变化与临床过程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