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历史回顾 1863年H.B Sands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开创了喉癌手术治疗的先河.喉癌手术治疗经历了从部分喉切除到全喉切除为主,又从全喉切除术过渡到喉部分切除为主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3.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病史摘要例1男,13岁,反复鼻塞流脓涕伴头痛5年.双下鼻甲肥大,右中鼻道可见质软的新生物,荔枝状,左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右偏,其他(-).CT示右鼻腔实质性占位,双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拟诊:右鼻息肉,双侧上颌窦筛窦炎.入院后在局部麻醉下予鼻内窥镜下右鼻息肉切除+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手术历时1.5 h,术后予以凡士林纱条经鼻前孔填塞鼻腔止血.鼻腔填塞后,患者即觉轻度胸闷,术后0.5 h,患者口唇轻度紫绀,全身冷汗,胸闷明显.检查咽喉部未见活动性出血或纱条脱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20次/min,律齐.立即予以吸氧等,密切观察.60 min后胸闷逐渐好转,呼吸渐平稳,22次/min,心率82次/min,术后48 h抽取纱条,呼吸困难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15岁。因“左颞区疼痛伴左耳听力下降2个月余”入院。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5×10^12/L,血红蛋白136g/L,向细胞3×10^9/L,淋巴细胞1×10^9/L,血小板311×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头颅CT表现:左侧颞部颅板下见团状高密度影,周围脑组织呈受压改变,并可见轻度脑水肿,对应颞骨可见毛刷状骨质破坏,皮下软组织肿胀;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强化,其内见分隔(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直达喉镜、硬质气管镜确诊的120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异物取出方法.结果 1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中,109例患儿有异物吸入史;120例患儿有侵入综合征;气管拍击音在气管异物中的出现率为66.7%(26/39);59例患儿X线胸部透视下呼气时可见纵隔向健侧摆动,均被气管镜确诊有异物;经CT诊断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率为86.2%(25/29);均行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而得以确诊和治疗,119例异物被成功取出,1例转胸外科治疗.结论 异物吸入史、侵入综合征、气管拍击音和X线检查中的纵隔摆动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重要证据,胸部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率较高,直达喉镜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重要方法;直达喉镜、硬质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是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颞骨内面神经水平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通过模拟l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手术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水平段及其毗邻结构. 结果 面神经水平段的长度为[(8.85±1.01)(7.10~11.25)]mm、直径为[(1.88±0.65)(1.55~1.90)]mm;FN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109.5~128.6)°;面神经水平段与鼓室天盖的夹角(向后)为[(28.5±3.66)(25.8~31.5)°;匙突至面神经水平段的垂直距离为[(1.89±0.58)(0.90~3.05)]mm;镫骨头至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30±0.85)(1.97~3.11)]mm;锥曲段顶点到砧骨短脚尖的距离为[(2.55±0.21)(2.10~2.90)]mm;锥曲段顶点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2.23~3.56)]mm;未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有分支的或者移位的情况.面神经水平段的远段位于水平半归管隆突的前内侧.有2侧(2/40)水平段的远段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0.89 mm和1.02 mm,占5%. 结论 膝状神经节、匙突、镫骨、鼓室天盖、水平半规管、砧骨是手术中确定FN水平段的重要标志.颞骨内面神经水平段与其毗邻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复杂,手术操作必须熟悉面神经水平段上述定位标志,以免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与微波治疗儿童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简便、痛苦小的儿童鼻出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蚌医一附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儿童鼻出血110例治疗效果,其中,采用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60例,采用微波治疗50例。结果临床发现儿童出血部位大多数位(108例)于鼻中隔前端Little区,占98.2%,少数(2例)位于下鼻甲前端,占1.8%,微波治疗有效45例(90%),无效5例(10%);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有效35例(58.33%),无效25例(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组多数儿童治疗期间有鼻塞、打喷嚏、鼻部胀痛和或夜间张口呼吸,微波治疗组少数出现上述症状;2组治疗儿童未见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情况。结论儿童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是一种传统的常规的止血方法,经济、实用,但存在着填塞时及填塞后儿童非常痛苦,抽出纱条后再出血需重新填塞等弊端。微波治疗儿童鼻出血具有疗效好,且安全、痛苦小等优点,适合应用于儿童鼻出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最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的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的功能受损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